“自從有了課后服務,我能安心工作了,下班后也能趕去接孩子了。”陜西西安碑林區小雁塔小學四年級學生石一辰的爸爸說,“過去,孩子放學我還沒下班,接孩子就是家里的大難題。現在,孩子在學校就能完成書面作業,回家后有了更多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和閱讀。”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充分發揮在教育教學和區域資源方面的優勢,在做好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減法”的同時,竭力做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提高作業管理水平”的“加法”,牢牢守住學校教育主陣地。
為守好課堂教學主陣地,碑林區大力實施“三結合三課堂”工程,將“雙減”與課堂質量提升相結合,打造“碑林好課堂”,通過開展全學科、全員參與的教師過關賽,評比形成了1000節“碑林好課堂”實踐案例;將“雙減”與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相結合,打造學生素質展示課堂;將“雙減”與加強“五項管理”(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和體質)相結合,打造家校共育課堂。
碑林區圍繞打造優質高效課堂,形成了以大學南路小學“名校+”為代表的以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撐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以西安市第三中學“名校+”為代表的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診斷式教學模式,以雁塔路小學為代表的學科融合實踐型教學模式等一批教學新模式,通過課堂的改革優化逐步實現高效課堂,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從源頭上減少校外“加餐加碼”的現象。
在課后服務方面,碑林區指導各學校“一校一案”“一校一品”因地制宜設計課后服務內容。學校依據辦學特色,一方面充分挖掘教師潛力,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專業團隊、大學生志愿者、家長等社會資源,打造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努力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使課后服務成為滋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沃土”。
“千年紅拳,文化傳承,習武修德,愛國健身……”在碑林區友誼小學的操場上,蔣侃老師正帶領學生們練習紅拳,一招一式,英姿颯爽。蔣老師是一名數學老師,也是紅拳傳承人。自學校將紅拳引入校園后,蔣老師變身成紅拳教練,除教授紅拳基本功外,還結合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流行音樂,自編了紅拳武術操。“孩子們打起紅拳有板有眼,很有活力,這也是學校落實‘雙減’課后服務的一項特色。”蔣老師說。
在作業管理方面,碑林區鼓勵教師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提倡布置跨學科綜合性作業,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元化需求。為確保作業減量提質,建立校內作業統籌制度、公示制度、監督制度,努力做到教師全批全改、面批面改,讓小學生作業不離校,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真正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碑林區各中小學積極探索,涌現出一批好的經驗與做法。西大附小開發“減負增能”作業,形成“基礎應用類”“實踐操作類”“探究體驗類”“融合創新類”的新作業體系;大學南路小學分校老師則自己先試做作業,預估作業時長和重難點,更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鐵五小學圍繞畢業季,為六年級學生設計了系列項目式活動性作業,舉辦“夢想加油站”海報設計展,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設計,描繪自己向往的職業,樹立遠大理想。
碑林區將“減負”“提質”兩手抓,持之以恒做“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人民教育,著力培養心中有愛、眼里有光,肩上有擔當、腳下有力量,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記者 張哲浩 李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