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各類人才搭建干事創業平臺,是日前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的基本要義。記者1月4日從寧夏科技特派員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獲悉,石嘴山市平羅縣科技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17年來堅持選派9批大學生科技特派員服務基層,在擴大服務范圍、優化隊伍結構、完善服務形式、加速成果轉化等方面收效良好。
“寫材料、招投標、申報項目,隨著公司業務量增加,我們愈發感到辦公室綜合人才的緊缺。然而現有人員對這一領域不是很懂,大家經常忙得團團轉。”石嘴山市耕谷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安長惠說。正在一籌莫展之際,2020年10月,平羅縣科技局選派第九批大學生科技特派員,安長惠第一時間提交了用人申請。
分來的大學生名叫楊夢茹,畢業于寧夏理工學院建筑與環境學院工程管理專業。這位年輕人為安長惠擔起了“總管”一職,有效彌補了公司之前的業務短板。“地里特別忙的時候,我也過去幫忙。我在城里長大,但通過這一年多實踐,發現農村早已不是以前的‘刀耕火種’,覺得也挺好的。兩年服務期滿如果公司要,我愿意留下。”楊夢茹告訴記者。
像楊夢茹一樣的大學生科技特派員,平羅縣當年共選派了50名。科技局根據企業用人需求面向全區發布招考通知,經過筆試面試,最終確定錄用人選。根據石嘴山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科技局每月為每名大學生科技特派員發放1840元補助,企業再為其發放一份不低于2000元的工資。兩年后,他們經考核合格可繼續被選派為科技特派員,也可另外擇業。
“一方面,企業人才缺乏成為困擾其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每年都有大中專畢業生因缺乏工作經驗暫時不能就業。我們正是看中了這支有生力量,決定選拔熱愛農村科技事業又有專項技能的人成為大學生科技特派員,為雙方搭建發展平臺。”平羅縣科技局局長張銀軍說。
記者了解到,該項制度始于2004年,最早財政為每人每月補助600元,使他們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積極投身農村廣闊天地。畢業于寧夏大學農學院的楊進舉是第一批大學生科技特派員,他從6頭牛的養殖規模發展到800多頭,如今成立平羅縣合復奶牛養殖有限公司,以飼養設備先進和技術服務完備成為遠近聞名的養牛狀元。
據悉,平羅縣科技局對大學生科技特派員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除了每月開會匯報工作情況、企業需求,還不定期組織培訓學習。“縣上本身經費不多,既然每年拿出90多萬做這件事,我們就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讓它切實發揮作用。”張銀軍表示。(記者王迎霞 通訊員陳海洋 郭躍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