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給久遭寒冬的中國足球帶來了拂面春風。“想到未來中國足球發展的遠景,我醉了。”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足協主席蔡振華說。
這股春風給校園足球帶來了什么新變化?
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此次足球改革方案從足球育人、校園足球普及、文化學習與足球技能共同發展、師資隊伍以及青少年足球人才規模化成長5個方面,對未來校園足球工作作出了部署。
“方案有17處涉及校園足球,足見其重要程度。”在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說,“改革方案里對校園足球的定位非常清晰,有3個方面:其一,夯實足球人才培養,讓更多青少年學踢足球,這是振興中國足球事業的人才根基;其二,校園足球是推進學校體育改革的突破口,足球是先行先試的改革,很快會推廣到其他運動項目上去;其三,校園足球要落實教育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方案》規定,各地中小學把足球列入體育課教學內容,加大學時比重。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現有5000多所基礎上,2020年達到2萬所,2025年達到5萬所,其中開展女子足球的學校占一定比例。同時,到2020年,完成對5萬名校園足球專、兼職足球教師的一輪培訓。這為將來校園足球發展給出了清晰的時間表。
針對家長關心的校園足球與高考的關系,《方案》規定,允許足球特長生在升學錄取時在一定范圍內合理流動,獲得良好的特長發展環境。探索將高校足球競賽成績納入高校體育工作考核評價體系。
為促進青少年足球人才規模化成長,《方案》規定,推動成立大中小學校園足球隊,抓緊完善常態化、縱橫貫通的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四級足球競賽體系。
同時為解決家長和學生擔心踢球受傷的問題,《方案》要求完善足球保險機制,增加政府購買服務,提升校園足球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