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齊魯曹州人也,鄰孔孟之故里,受仁義之篤訓。余少覽群書,略諳詩文……奈何余醉心中文,至此肄業(yè),實為可惜,余意已決,望諸公海涵。”這篇233字的《退學賦》,近日在武漢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師生中熱轉。而它的作者、該院工商管理專業(yè)大一學生朱炳華,昨日辦完退學手續(xù)返回了山東老家準備復讀。
朱炳華今年18歲,山東菏澤人,從小愛好文學尤其是古文。去年高考,他以文科總分600分被武科大國際貿易專業(yè)錄取。按說,國際貿易是熱門專業(yè),許多學生擠破腦袋想往里鉆,但讀了不到半年,朱炳華就提出希望轉專業(yè)。然而,轉到工商管理專業(yè)后,朱炳華仍是郁郁寡歡,很少與班里同學交流,常獨自跑到圖書館看書。他的輔導員王國棟告訴記者,朱炳華雖然課業(yè)成績一般,但醉心文學,能出口成章,他創(chuàng)作的詩賦有一定的古文造詣,是同學們公認的“古文達人”。
今年4月初,朱炳華最終還是作出了退學的決定,準備回家備戰(zhàn)明年的高考。為何要退學呢?朱炳華告訴記者,自己其實非常喜歡中文專業(yè),但去年高考填志愿時太馬虎,也沒想清楚自己將來到底想做什么,誤打誤撞報了一所理工科高校,選了比較熱門的國貿專業(yè)。
“等進入大學,我才發(fā)現自己選了不喜歡的專業(yè),而喜歡的中文專業(yè)學校又沒開。”朱炳華說,自己最初也不敢想象退學復讀的事情,本準備先“湊合著”,考研時再報中文專業(yè)。“但隨著時間推移,一想到還要面對不喜歡的課程3年多,我覺得我熬不下去。”盡管父母一再反對,學校老師一再挽留,朱炳華還是選擇退學復讀。“我覺得和中途退學相比,讀不了自己喜歡的專業(yè)才是真的可惜。”
不過,朱炳華并不認為自己的選擇值得別人佩服或借鑒。“其實我很喜歡武科大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寫這篇《退學賦》,主要是想告訴老師和同學們,退學完全是我個人的任性行為,并非對他們不滿意;同時也希望以賦明志,勉勵自己努力復讀,一定要考上自己喜歡的中文專業(yè)。”
專家提醒
高考填志愿要三思
再過2個月,又一批高三學子將迎來填報高考志愿的人生抉擇。朱炳華的故事能提供怎樣的啟示呢?
“大學生雖然有選擇退學的權力,但這總歸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不但退學者本人會承受一定的精神壓力,而且也是對高等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華中師范大學[微博]教育學院教授范先佐表示,高考考生在填報志愿前一定要對報考的學校類型、專業(yè)設置充分了解,同時要冷靜想清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yè)規(guī)劃,填報志愿要三思,不要過分迷信名校、熱門專業(yè),避免進入不喜歡的專業(yè)而耽誤前途。
另一方面,范先佐認為,近年大學生“任性”退學的事例時有發(fā)生,如果高校能夠建立自由轉學等靈活學習制度,允許學生在求學過程中跨校重新選擇專業(yè),這種現象也能得到一定遏制。(楚天都市報 記者李晗通訊員梅海兵實習生游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