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馬虎、大意……這些一般用在熊孩子身上的形容詞,今天把它們送給幾位家長和老師。
當被粗心的奶奶送上另一家幼兒園的校車,兩歲半的丟丟茫然無措;當三歲的妞妞避開大意的老師,獨自從幼兒園溜出來,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對她來說充滿危險;當只顧低頭玩手機的媽媽獨自走上公交車,門關了,車走了,被忘在車外的樂樂只能無助地哭。
上錯車的丟丟在新幼兒園里不哭不鬧。受訪者供圖
幸好有民警,有網友,有無數熱心的人,這些迷失的孩子,最終找到回家的路。也幸好,所有的粗心大意,都有改的機會。
在此提醒所有家長,孩子的事,馬虎不得。
前天,梁平一位粗心奶奶送兩歲多的孫兒搭錯校車,孩子被拉到另一所幼兒園。到了學校,面對莫名其妙多出的孩子,老師束手無策,只得四處打聽。另一邊,孩子原本就讀的幼兒園炸開了鍋,孩子沒來上學,又不見家長請假,去哪了?
隨車老師以為是新來的
前天,兩歲多的丟丟(化名)迎來了一周的上學時光,爸爸媽媽要工作,只有讓奶奶來送他。一大早,祖孫倆出了門,奶奶帶著丟丟來到了他日常坐校車的地方等候。
不一會,一輛萌萌噠的黃色校車來了,奶奶拉著丟丟就往上送。隨車的老師見不認識丟丟,專門問了奶奶,說以前沒見過丟丟,奶奶肯定地說:“不得錯”。向家長確認后,隨車老師也沒多想,順理成章地認為丟丟是新來的。
事實上,奶奶的確錯了。由于當天到乘車點的時間早了點,丟丟幼兒園的校車還沒有到,梁平少年宮幼兒園的校車卻來了。兩輛校車的外觀差不多,奶奶一時粗心,丟丟上錯車,去了新幼兒園。
接下來一整天,兩家幼兒園,梁平當地論壇和微信朋友圈為丟丟炸開了鍋,而丟丟的家長直到下午才反應過來。
新環境里很淡定
當天隨車到了梁平少年宮幼兒園、學校根據丟丟的年齡,請小班的各個老師來認領,可每個老師都說,丟丟不是他們班上的學生。
校方馬上意識到,丟丟可能上錯車了。到了新環境,丟丟基本上不說話,老師無法從他口里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少年宮幼兒園立馬跟附近幾個幼兒園聯系,可打了一圈電話,沒有任何結果。
讓老師們稍稍心安的是,丟丟不哭不鬧,也不到處亂跑,幼兒園便暫時給他安排到小班上課。
到了新環境,小丟丟就跟在老師身邊,怯生生地看著新同學。同學們就像見到新入園的小朋友一樣,和丟丟一起玩,丟丟也很自然地跟班上課,表現得很淡定。
而他不知道,這只是一個錯誤的玩笑。
到了中午的時候,按慣例老師要照顧一些年紀小的孩子,老師還給丟丟喂了一碗米飯。
家長下午才知道“錯了”
這邊小丟丟在新教室里上課,另一邊,丟丟原本入讀的幼兒園卻急壞了。孩子沒來上課,沒有接到家長請假的電話,打家長的電話又一直無人接聽,孩子到底去哪了?
在梁平少年宮幼兒園,有人建議從黃色校車入手,并鎖定了縣內兩家幼兒園,不過聯系過后仍然沒有結果。
很快,有孩子上錯校車的消息傳到網上。下午,梁平當地一些論壇、QQ群紛紛傳遞:“這個是哪個屋里的娃兒?快到少年宮去接,早上大人送錯了校車,到了學校,每個老師都說不是班上的學生。問這個小朋友也啥子都不回答,身上又沒得電話號碼,看到有認識的快去領。”
同時,不少網友出謀劃策,有人建議從上錯的校車入手,有人建議從上車的地點入手。
到了下午5點多,家人才得知丟丟上錯幼兒園的消息,原本在下車地點等候的奶奶如夢初醒,這才讓丟丟的姑姑到少年宮幼兒園把他接回家。
歲娃被送錯校車 在新幼兒園他淡定吃飯上課
我要評論2015年04月22日 07:29:51 來源: 華龍網-重慶晨報 我有話要說(1人參與)評論分享打印 字大 字小
調查>
多數幼兒園要求 家長必須到校接送孩子
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再從幼兒園老師手中接走孩子,是事關孩子安全的重要環節。
昨日,重慶晨報記者從市內多家幼兒園了解到,多數幼兒園均要求家長必須親自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教室才能離開;接孩子時,家長必須出示“接送卡”。即使沒有“接送卡”,也必須是老師熟悉的家長。
記者發現,盡管不少幼兒園校車外觀差別不大,但車身處都張貼了幼兒園的名字和聯系方式。一家幼兒園的校車司機趙先生說,如果學校對校車嚴格規范,上錯車的幾率很小。
重慶市教科院學前教育教研員、民辦學前教育專委會副秘書長李傳英說,一般不提倡坐校車,如果家長同意,有些學校又有必要使用校車,那么家長就應該和學校簽訂協議,以保障孩子的安全。“例如老師必須按照規定在上車與下車時挨個點名,確保每一個孩子的安全。”學校還必須加強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識,通過模擬游戲等活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需要坐校車的孩子要學習認識學校校車品牌、車牌號以及接送的老師面貌。
針對此次事件,李傳英說:“老年人有的時候也會像小孩子一樣搞不清楚狀況,所以最好還是父母親自接送。”(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 張旭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