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圖書館里放著一本“愛情讀本”!近日,記者在武漢市天一街小學看到,一本名為《更美好的人生——好想談戀愛》的圖書靜靜躺在圖書館的書架上。“這本書是學校2009年購買回來的,一直放在圖書館,不過從來沒有學生借閱。”該校圖書管理員告訴記者。
學生:看“愛情書”有點羞羞
采訪時正值該校四年級某班在圖書館上閱讀課,你看過《更美好的人生——好想談戀愛》嗎?記者隨機采訪了四年級部分學生,幾乎所有學生搖頭。一名活潑的男生對記者說,“這是大人看的”。一名女生聲若細蚊地表示:“有時候很好奇,想抽出來看看,怕其他同學看見了不好意思,擔心被人說閑話。”
這本令學生感到羞羞的書到底寫啥內容?記者翻閱了這本書,“這就是喜歡”、“迷戀是一種感覺”、“告白無罪”……該書堪稱是“愛情指導手冊”,描寫了愛情醞釀、萌芽、開花、結果、凋零、新生六個時期。
作者在前言中談到:現代的青少年越來越早熟,初戀的年紀變得越來越年輕。有很多的渠道能夠認識異性,自然也就容易發展出一段戀情。問題是,當戀愛關系變得簡單容易時,卻并不表示就能獲得成功美滿,于是寫下這本書。
學校:初衷是當做青春期讀本
《更美好的人生——好想談戀愛》遭學生冷落多年令老師始料不及。“當年這本書是作為學生的青春期教育讀本而購買的。”圖書管理員胡瑾對記者說。“五六年級的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需要這方面的指導。”胡老師稱,國內的青春期教育比較保守。
從教30年,胡瑾發現,學生生理發育呈低齡化趨勢,與身體發育同步的是學生的心理發育。該校副校長張純告訴記者,小學中高年段的學生已開始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最近一次評選“校園之星”,每班一個名額,四年級某班“班花”高票當選,結果班上另一名成績優異的女生“吃醋”,最主要原因居然是所有男生都把票投給了“班花”。
“青春期教育一直遮遮掩掩,為什么不能讓學生大大方方了解。”張純表示,自己支持“戀愛書”放在圖書館讓學生閱讀,“孩子們得知道愛情是什么,將來才知道怎么去做”。
爭議:小學生看“愛情”合適嗎?
“你覺得這類書適合給小學生看嗎?”記者把該話題拋到QQ群、微信群,九成以上家長表示不合適,有人稱“尺度太大了,不應該放在圖書館給學生看”。
比起家長一邊倒的“反對”,教育界人士則很“理性”。漢口一所小學校長告訴記者,本校圖書館沒有放這類圖書。“青春期教育有必要,但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該校長說,小學階段進入青春期的學生是少數,該書可能更適合初中年段以上的學生閱讀。“這本書若是放在書店,你會蒙起來不讓孩子看嗎?”武漢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心理專家張漢強認為,不能因為該書放在小學圖書館,就認為少兒不宜。
張漢強說,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有情感的需求,這本書是正規出版物,沒有宣揚色情、暴力,給孩子們看未嘗不可。他認為,早一點閱讀類似書籍,可以開闊視野。(楚天金報 記者劉輝 通訊員胡雪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