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優秀的班長,不顧父母反對,在校門口開了一家洗鞋店,每天要洗幾十雙鞋。昨日,武漢工程科技學院西門外的“有家鞋吧”開張滿月,老板岳昭臣、曹遠航、王曉東算了算他們1個月來的營業額,足足有1萬元。
岳昭臣打理剛洗好的鞋子 通訊員張雨馨 攝
不顧父母反對堅持開洗鞋店
岳昭臣今年20歲,是該校珠寶與設計學院大三學生。剛進校時,岳昭臣就發現學校附近沒有洗鞋店,而他讀高中時上的美術學校附近的洗鞋店生意很不錯,于是他萌生了開洗鞋店的想法。“我們好不容易把你培養成大學生,你做什么不好,非要去給別人洗鞋?”父母這樣對他說。
岳昭臣學習成績很好,擔任班長。父母一心想讓他好好學習,畢業后找份好工作。
進入大三,恰逢學校舉辦創業大賽,開洗鞋店的想法又出現在岳昭臣的腦海中。他將想法告訴了同學曹遠航和王曉東。兩人十分贊同,加入了他創業的行列。為開洗鞋店兩赴廣州學藝
決定開店后,3人發現整個武漢沒幾家洗鞋店。好不容易找到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附近有一家學生開的洗鞋店,可他們過去一看,才發現它已經倒閉。
無奈之下,3人遠赴廣州,找到一家洗鞋店加盟商,但昂貴的加盟費讓他們望而卻步。最后,3人拿出獎學金做本錢,再找家人和朋友借了一些錢,向加盟商買了一臺洗鞋機。接下來的四五天,他們都待在廣州學洗鞋。
回漢后,他們技術不熟練。于是,他們第二次前往廣州學習,總算能熟練地工作了。
現在每天約有30單生意
為了宣傳“有家鞋吧”,3人設計了宣傳單和海報,到全校16棟宿舍樓一間間寢室地發放,連附近小區十幾棟樓也跑遍了。
開張頭兩天,沒有幾單生意,3人心急如焚。讓他們感到欣慰的是,朋友和同學主動幫他們在QQ空間、微博、微信上宣傳,前來洗鞋的人漸漸多了起來。現在,他們每天約有30單生意。
機器洗不干凈的就用手洗
“我的一雙鞋白色變成黑色了,拿去給他們洗,結果像新的一樣。”同學小謝花15元請他們洗了一雙鞋,贊不絕口。
曹遠航說:“拿到我們這里來的球鞋都被穿了很久,大多非常臟,用機器洗不干凈。我們就用手一遍一遍地洗,尤其是鞋帶等難打理的地方。”
像牛皮鞋、麂皮鞋這些沒法機洗、必須干洗的鞋子,都得3人親手打理。剛開始,3人最晚的時候要忙到凌晨2時,困得走不回寢室,就直接在店里睡覺。由于洗鞋邊、鞋底要用特殊藥水,具有一定的腐蝕性,他們經常用手擦鞋,手都被磨掉了一層皮。
3人計劃,如果畢業后這家洗鞋店經營得好,就當作一份事業一直干下去,未來再開幾家分店。(記者黃琪 通訊員葉舜 張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