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中,一名等待孩子放學的北京家長說,現在很多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在擇校、擇班,唯恐一步走錯,追悔莫及。他認為,既然義務教育追求的是均衡,那么就應該盡快實現中小學學校之間的均衡,將競爭延后至高中和大學,這樣家長才能真的放心讓孩子就近入學。
近日,各地中小學招生工作陸續啟動。前不久,教育部擴大實施劃片入學城市范圍,對24個重點大城市2015年的中小學招生工作作出明確要求,要求100%的小學實現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
漫畫:趙國品
義務教育的屬性要求其升學過程淡化競爭和選拔的功能,強調公平性和非排他性原則。劃片入學是否緩解了“擇校熱”?能否解決入學難問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咨詢,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8.9%的受訪者確認近兩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難問題有所緩解,但有74.2%的受訪者指出區域間教學資源不均衡問題依然沒有解決。62.2%的受訪者希望中小學劃片招生過程進一步透明化。
受訪者中,小學生家長占24.0%,初中生家長占9.4%,幼兒園孩子家長占22.5%。82.1%的人所在地區實行了劃片入學。
48.9%受訪者確認近兩年義務教育入學難問題有所緩解
中小學擇校現象多年來一直困擾學校和家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2014年1月,教育部正式印發文件,要求重點大城市制定完善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方案。
上海是實行劃片入學的24個重點城市之一。任教于上海某中學的陳老師告訴記者,上海很早之前就在一定比例上實行了劃片入學,目前大部分持有上海戶籍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都是根據就近原則進入所在片區學校學習,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外來隨遷子女也享有就近劃片入學的權利。如果學校申請名額超過招生名額,一般采取搖號方式隨機派位。
北京也是很早開始實行劃片入學的城市之一。近兩年,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就近劃片入學,包括取消共建生、降低特長生比例等。據北京市教委權威消息,截止到2014年,北京市小學就近入學比例約93%,民辦學校、寄宿制學校等其他入學比例為6.3%,初中就近入學比例為77.64%。2015年,北京將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100%的小學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每所劃片入學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
“起先聽說要劃片入學時我還有些擔心,怕孩子進差學校影響以后升學。不過,北京陸續出臺了很多與劃片入學相關的配套措施,如增建九年一貫對口直升學校、優質高中對薄弱初中分配名額等,為孩子以后升學提供了保障。”家住北京石景山區的小學生家長劉女士說。
記者了解到,2014年北京83所優質高中拿出30%的招生名額,按初三學生人數分配給區域內所有初中,比2013年的12%~15%增了一倍,這一比例還將繼續提高。2015年北京中招新增三類市級統籌招生,其中東城、西城、海淀的10所示范高中原來的跨區縣招生計劃分配到除這3個區之外的13個區縣,普惠到每所初中校,保證每所有資格的初中校都能分配到一個名額。在這樣定向招生的情況下,薄弱學校獲得優質高中學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很多成績不如優質初中學生的薄弱初中學生,只要成績排在自己所在初中的前列,也能優先升入好高中。
本次調查顯示,41.8%的受訪者確認近兩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難問題有一定緩解,7.1%的受訪者發現有很大緩解,二者合計達48.9%。具體來說,劃片入學解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哪些問題?58.5%的受訪者感覺學校違規或變相收取擇校費現象減少,45.1%的受訪者認為學校變相舉行入學考試“掐尖兒”現象減少,40.8%的受訪者發現學區房熱有所下降,35.3%的受訪者發現“條子生”等權力擇校現象減少。
“現在北京不斷推出措施減少擇校的可能性,擇校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劉女士告訴記者,學生入學以前,相關部門就開始進行信息采集,有時甚至突擊家訪核實信息。按照規定,有些學校四年級以后學生學籍就凍結了,只能升入對口初中,無法再通過轉學籍方式擇校。
劃片就近入學代替擇校,曾引起人們對于“學區房熱”的擔憂。記者了解到,在多校劃片的情況下,如果好學校申請名額大于招生名額,將采取隨機派位方式分配學生,所以有的家長買的學區房即使在優質學校片區內,也有可能不能進入該學校。
部分學校還出臺了一些專門措施。比如北京景山學校北校區的招生公告中明確提到,戶口或房產在該校片區內的學生,需戶口遷入且住滿三年,才可登記入學。不少小學明確表示,孩子戶口掛靠在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家,不能作為戶籍就近入學的依據。石景山區今年的升學政策明確每個住房產權地址6年內只能協調解決一次對口入學申請。小區配套學校為九年一貫制學校的,9年內協調購房人子女一次對口入學申請。
62.2%受訪者希望中小學劃片招生過程進一步透明化
調查中,29.6%的受訪者感覺所在地區中小學入學難問題并未緩解,7.0%的受訪者感到入學難反而加重。
在陳老師看來,當前政策并未規定100%學生都必須通過劃片就近方式入學,這就給一些例外情況留下了存在的可能性。他向記者介紹,依據就近劃片原則的主要是公立學校,民辦學校依然可以擇校入學。另外,藝術特長生和中小學教職工子女也不一定遵循就近劃片原則入學。
“雖然義務教育追求均衡,但畢竟目前還沒有達到均衡,而且高中和大學畢竟還是有競爭,所以家長的擇校沖動難以完全遏制。”福建省廈門雙十高中的郭老師告訴記者,一些中小學與優質高中、大學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能得到更好的升學機會,而且在單校劃片的情況下,學生基本都是對口直升,不會因隨機派位落選,所以有經濟實力的家長還是很愿意花大價錢給孩子買學區房。
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當前劃片入學的最大問題是區域之間教學資源不均衡,74.2%的受訪者選擇此項。54.0%的受訪者指出問題是部分中小學招生過程和結果不夠透明,53.0%的受訪者認為劃片入學依然留了擇校的口子,41.1%的受訪者指出有的片區劃分不合理。
近日,南京一市民質疑所在區教育局劃片不合理,違反就近入學原則,將其告上法庭。相關人士指出,因劃片需要綜合考慮,就近入學不一定就能保證孩子進入離家最近的學校。不過這一解釋沒能完全消除人們的擔憂。據報道,日前被查處的廣州某區教育局局長李偉明曾收受開發商一套價值近300萬元的房產,把某一樓盤劃進重點中學的入學范圍,劃片入學中權力尋租問題值得警惕。
目前,教育部還在不斷推出劃片入學的配套措施,包括信息公開、加強問責、校長教師輪崗制、學校聯盟或集團化辦學模式、優質高中名額分配、學區制、九年一貫制等,一方面推進陽光招生,另一方面推動中小學校際均衡。
調查顯示,在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難的各種措施中,受訪者最期待招生過程進一步透明化,62.2%的受訪者選擇此項。受訪者期待的其他措施還有:打擊權力擇校、國家加大教育投入、推動教師流動、公布招生結果、扶持薄弱學校、推行劃片入學、給學校辦學自主權等。
采訪中,一名等待孩子放學的北京家長說,現在很多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在擇校、擇班,唯恐一步走錯,追悔莫及。他認為,既然義務教育追求的是均衡,那么就應該盡快實現中小學學校之間的均衡,將競爭延后至高中和大學,這樣家長才能真的放心讓孩子就近入學。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