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多個六年級孩子
僅1人說出自己的“科學來歷”
5月27日在六年級的講堂上,周莉曾提問:“你們知道自己是怎么來的嗎?”學生們的回答五花八門:“送子觀音送來的。”“垃圾堆里撿來的。”……當然也有“靠譜”點的答案,比如“爸爸媽媽一起把我生出來的”,這位學生表示是看電視學到的。
經現場舉手表意,130多個六年級學生里,僅一名學生表達父母告訴過他,他是父母精子卵子的結合,是父親射精進母親的子宮內孕育出的他。
記者在教學結束后,隨機詢問了20名六年級學生,他們均表示,家長很少跟他們講“性與生命”與“性侵害”,給他們講的一般是性別特征、不要理會陌生人的“好意”以及把握異性交往的尺度,像這樣把裸體、生殖器構造以及受精過程都講解一遍的機會很少。
隨后,記者在學校門口隨機詢問了26位家長,其中18位明確表示確實沒有教過孩子性知識,有兩位家長稱買過一些兩性話題啟蒙書籍,余下6位家長稱有比較“輕描淡寫”地給孩子提過。也就是說,在隨機調查里,七成小學生未從家庭中獲得性知識。一位家長直言:“我們小時候也是‘糊的’,現在不也過得好好的嗎?”
對于請專業的產科護士來進行專題講座,家長們大多表示贊同或是中性觀望立場。一位王姓媽媽說:“孩子的生長環境和我們那時候已經有了很大差別,不跟上時代的教育,受傷的只有孩子。”5名家長表示完全否定。一位爸爸說:“孩子看了這些東西反而會想入非非。”
“講課尺度一點也不算大”
性教育專家推薦經典“性教材”
《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二章第十三條中規定,學校應當在學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適當方式,有計劃地開展生理衛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但在中小學階段,這一教育的實際教學情況又如何?
“學校有健康課,性教育內容比較淺,是教品社課的老師教的,不在考試項目里,學生到底掌握沒有我們也不能甄別。”該校一負責人說。此外,3所重點中學的老師向記者透露,學校要么是開了生理衛生課,卻偶爾被其他課擠掉,要么是蜻蜓點水式地教學。
“如果將大學性教育比作是星星之火,中小學的性教育連火星子都算不上。”華中師范大學[微博]生命科學院教授、著名性學家彭曉輝說,目前,我國中小學性教育沒有體系、也不是常規化課程,而在瑞典等國家,有專門的法律來規定此類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有針對每一階段的性教育。
彭曉輝介紹,北歐國家的幼兒、青少年性教育教科書是十分直接的,有做愛、生孩子等場景的插圖,大家已經接受。但國內的一本《成長的腳步》素描了一張做愛圖,因“尺度太大”引起了討論的風波。
他認為,像周莉這樣用專業知識去教學的方式是很好的,但大環境是有待提升的。“我認為尺度不大,孩子有必要去了解,希望社會能打破禁錮的思維,將性教育作為一個伴隨整個成長階段的常規性教育去開展。”彭曉輝說,如果有需求的父母,可給孩子選擇劉文利的《珍愛生命》以及張玫玫的《男生女生》。(文圖/記者黃金 通訊員陳敏 湯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