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PPT 彩打讀書報
“總算幫兒子把作業趕完了,那作業又是出報紙又是做PPT,根本不是給孩子做的!”隨著孩子開學,家長李先生揉著頸椎終于松了一口氣。不少家長坦承,部分作業“量大題難”,其實是他們“代工”完成的。
量太大:家長幫寫60篇題
對于剛剛結束的暑假,市民李先生和孩子覺得并不輕松。前幾天眼看快開學了,孩子的“海量”作業還是沒有做完。李先生只好模仿孩子筆跡,幫忙寫了60多篇數學題,累得現在頸椎還在疼。李先生一打聽,孩子說其他同學也都沒做完,都是家長在幫忙“趕工”。
上初二的張同學也對作業怨聲載道,“光是語文作業的隨筆,老師就留了60篇。兩個月的假期,要平均每天一篇,哪能天天有感觸可以寫?”
李女士的女兒開學上5年級,她的“班級作業”包括2篇大作文、7篇作業、背誦并默寫10首唐詩、120道數學題、讀兩本外國小故事,完成70篇閱讀并答題。她的“學校作業”還包括做數學模型或寫數學小論文、在書單上選擇3本書閱讀。
題太難:讀后感彩打成報紙
楊女士的女兒在西城一家小學讀書,她直言“有些作業根本就是留給家長的”。楊女士說,作業中有一項是做讀書小報,寫3篇讀后感,再配圖、裝飾做成打印版“報紙”。“很多孩子寫完讀后感,家長要在電腦上打印出文字,再去打字復印社花錢排版、彩色打印出來”。
另外,PPT游記也讓楊女士很頭疼。“要求孩子把游覽的地方做成圖文并茂的幻燈片,雖然是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但在學校時老師并沒教他們怎么做,到頭來還得是家長做,沒有起到讓孩子實踐的作用”。
家長李先生也向北京晨報記者出示了一份“家長作業”——一篇圖文并茂的打印版游記。“孩子還不會上網查資料、下載圖片、在Word中插圖,都是家長做的”。
老師:可以多留個性化作業
海淀區一家小學的語文教師王老師告訴記者,她批改假期作業時,確實會發現家長幫忙的痕跡,“比如有些作文行文流暢、文筆優美,但一看就不是小學生能寫出來的,八成是家長‘代工’”。
但她也承認,目前有些學校暑期作業量挺大。“語、數、英老師都覺得自己留的作業適量,但加在一起可能讓學生吃不消了。這可能也是一些家長幫寫作業的原因。”
王老師認為,暑期應該留一些個性化的作業,讓孩子“取長補短”。“數學成績較弱的,可以有針對性地多留一些數學作業”。
家長:建議留家務實踐作業
楊女士說,女兒上學時作業負擔就較重,加上每天要練習樂器,幾乎沒在晚上九點前睡過覺。她認為,暑期應該讓孩子多些放松,享受童年的快樂,不要再被課業困擾。對于暑期作業,李女士建議,學校多留一些實踐作業,比如讓孩子學習拖地、洗襪子、拌涼菜、煮面、上網查詢資料等,“這些是自立的基礎和生存技能,可以在學校之外的時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