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州學院迎來了新一屆“小鮮肉”。上大學免不了要購置文具生活用品,甚至是電子產品。此次開學季里,除了學費外,他們又花費了多少錢?主要買什么?在今后的大學生活中,他們對理財是如何考慮的?南都記者實地走訪了186名來自惠州學院不同專業的大一新生,調查問卷顯示,開學季花費在3000元以內的占67%,但也有7%的新生花銷高達萬元以上。56%的同學主要用來購買衣服等生活用品。此外,現在的“97后”大一新生理財意識也很強,打算將大學生活費進行理財的同學占79%,其中67%的同學選擇將錢存入銀行賺利息。
數據簡析
56%同學花費在生活用品上
“我一個人從雷州來到學校,嫌麻煩也怕被騙,就只帶了兩個小包。”音樂系的大一生小羅告訴記者,他的生活用品是在學校內的生活區購買的,衣物從網上買后可以直接快遞到學校,“總共花了兩三千元吧,電腦打算下學期再買。”
調查顯示,有67%的大一新生在開學季里花費了3000元以內,但也有7%的新生花費了上萬元,小羅的舍友小周就是其中一個:“我的電腦是戴爾外星人的,花了1.4萬元,其他生活用品花了幾百元,衣服平時就有買。”小周坦承因為他的家庭條件能夠支持他購買價格高昂的電子產品。
調查結果顯示,主要把錢花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同學占39%,花在了“衣服等生活用品”的同學占56%。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大部分選擇“衣服等生活用品”的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就已購置了手機或者電腦。
同樣,新生小蔣是一名來自重慶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她開學的一千多元花銷來自父母的贊助,“我暑期找過兼職,但是今年很多店都不招暑期工了。”她平常會存一些錢用來購買自己喜歡的價格較低的小東西,“價格高的東西我現在只能找父母拿錢,但是我也打算大學找點兼職做,賺錢買點自己偶像的周邊,因為我不想用父母的錢追星。”
調查顯示,高達90%的新生開學季花銷由父母提供,選擇“兼職所得”和“自己積蓄”的新生僅分別占5%。蔣同學的三個舍友也有過暑期找兼職的經歷,但是都以各種理由被拒絕,“我們不是不想花自己的錢,是找不到適合的兼職,中學讀書的時候也沒多少閑錢存下來。”
八成人有理財打算
“我打算將生活費一半充飯卡,一半變現成現金放在身上。”服裝系的陳同學表示不會將自己的生活費進行理財,“大學生沒有多余的錢,就算是放在銀行里,急用的時候取也不方便。”
調查顯示,僅有21%的大學生不打算將大學生活費進行理財,“沒有了解過理財方面的知識”和“沒有多余的錢拿來理財”的原因分別占51%和36%。建土系的一名同學稱自己因為余錢不多,也沒有去了解過理財方面的知識。
與陳同學不同的是,有79%的大一新生明確表示有將大學生活費進行理財的打算,其中,“存入銀行賺利息”和“選擇‘余額寶’等寶類貨幣資金(互聯網理財產品)”的人數分別占67%和40%。
美術系的邱同學選擇了“招財寶”(一種互聯網理財產品),他解釋道:“我了解過很多理財方式,第一存入銀行利潤太低了,銀行的理財產品要有上萬元的資金限制,我們學生手上的錢不多,綜合來說互聯網理財產品沒有資金的限制,存取又很自由和方便。”
經管系的袁同學則傾向于選擇股票一類收益高的理財方式,他的理由是:“投資本身就是風險,那既然都有風險,我寧愿選擇一個收益最高的。”同是經管系的林同學則不這么認為,他說最近股市行情不好,“我也不會選擇互聯網金融,新興的東西我不太玩,安全性也不高,我會選擇銀行理財產品。”
統籌:南都記者 黃亞嵐 蔡雯
采寫:南都記者 蔡雯 實習生 王瑞雪 南都制圖:何欣
觀點
惠州學院金融投資學老師黃文娣:
理財應謹慎 不建議炒股
在了解到約80%的大一新生打算將生活費進行理財時,惠州學院15級經濟管理系的金融投資學老師黃文娣表示:“有理財意識非常好,但學會如何理財很關鍵,還有風險控制,這都是要仔細分析規劃的。”
對大一新生乃至其他年級的大學生來說,理財是否重要?黃文娣認為不管對于哪個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才是重要的,“學生理財投資要結合自己的財務狀況、專業和特性來考慮,我會建議經管系的同學結合專業來實踐,但是我不建議所有同學都去理財,更不贊同拿自己的生活費去投資。”
“我反復和學生們強調過,投資的前提是要有閑錢,先滿足好自己的基本生存條件,不能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黃文娣強調在有閑錢的情況下,也應該只拿出閑錢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去投資。“一般同學由于缺乏相關的知識儲備,購買余額寶之類的網絡理財產品是比較好的選擇,它的風險比炒股要低,而且收益也比存進銀行高。”黃文娣談到除了存入銀行風險較低,其它的理財方式都存在較高的風險,需要謹慎,“特別是股票這樣風險高的項目,在沒有專業知識、專業人士指導的情況下,不建議同學們炒股。”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