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這段時間,不少家長都有一個感受,沉寂了一個暑假的班級微信群,又開始熱鬧起來。
家校微信群,這一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新形式,大約興起于兩年前,老師可以在其中發布通知、作業,發布孩子在校生活照片,并及時獲得家長反饋,很快興起于諸多學校與班級之間。
有了微信群,家長與老師、家長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不過也有家長感到招架不?。?ldquo;幾分鐘不看,就100多條信息。真恐怖!”
開學幾天來勢猛
一天上千條信息
兒子今年剛剛上小學一年級,開學以來,家長謝女士就感到特別不適應,“我也算是手機控了,可自從被拉進了家長微信群,手機從早響到晚,簡直無法好好上班。”
謝女士說的家長群里,一共有30多個家長和兩個老師。開學后,家長們樂于在群里曬出孩子在家的各種情況,也會交流孩子的養育問題,而老師也會在群里布置一些小作業。因為是剛開學,家長的問題和感慨總是特別多,老師提醒的注意事項也很多。一天下來,少說也有上千條信息。為了不讓自己工作分心,王小姐只好把微信關靜音,但又不敢不看,隔一段時間就要去翻翻,生怕錯過老師發布的重要信息。
除了新入學年級的家長微信圈火爆之外,其他年級段的微信圈也沒閑著。兒子今年升入初一,家長“丁丁-7”也有一個家長微信群。不過她卻覺得微信群不如原來以老師發布信息為主的QQ群,“就不說手機一天到晚響吧,本來建群是為了更好的交流,可是這哪里是交流,基本都是給老師各種點贊。”
攀比曬娃拍馬屁
微信群成“是非地”
由于開學后家校微信群聊得火熱,話癆、攀比、微商、曬自家娃,也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在每個家校微信群內。家校微信群正逐漸淪為家長們明爭暗斗的“是非之地”
在北京市海淀區的一所小學里,數學許老師就表示班里有家長愛曬孩子,不太考慮其他家長的感受。比如,幾個孩子一起參加競賽,獲獎孩子的家長就狂曬得獎照,一個勁夸自家娃,“一般這個時候,群里都鴉雀無聲。”許老師笑著說,我們歡迎家長曬好的學習方法,但一個勁曬孩子的家長,還是希望他們能更低調些。
群內潛在的炫富和攀比,也讓很多家長“看不慣”。網名為“哈哈大笑”的家長反映,兒子班里的微信群,有家長整天炫富,“一會說自己買了套房子,一會又說請了高價鋼琴大師教女兒鋼琴”。
此外,由于老師的身份特殊,幾乎每個家校微信群都存在家長“拍馬屁”。“自從今天有位家長一大早扔了個紅包后,家校群已被紅包淪陷了。校長得知后規定,所有老師都不準搶紅包。”一位微博身份認證為高級中學教師的@中二化學于老師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兒子剛上小學的一位媽媽表示,老師每一條朋友圈下面,家長除了點贊,為了給老師留下好印象還爭相留言,“真是太拼了”!
奉承拍馬之余,家長也對個別老師做微商頗有微詞。有家長在育兒論壇上反映,自己孩子的幼兒園老師是做代購的,一天發無數廣告,自己忍不住就屏蔽了。
家校群交際有規矩
不能代替面對面溝通
家校微信群是把雙刃劍,越來越多的家長與老師意識到了這一點。有學校甚至發布《關于規范使用班級微信群的若干規定》,避免在家校溝通間造成負面影響。規定要求,班主任發布通知時,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修改,以免出現表述不清的現象。還規定了一系列禁止事項,比如“不得在微信群里交代家長辦理班級有關事宜”“不得上傳帶有商業性質的廣告信息”等。規定還強調,“在群里、圈里上傳學生學習、活動照片時應慎重選擇,不得每次只上傳優等生照片(會引發個別家長認為老師偏心不公平)”“如若有學生出現違規違紀現象,班主任、生活老師不得通過班級微信群發表批評或教育言論(以免給犯錯學生和家長帶來壓力)”。
除了學校方面嘗試做出努力外,細心的家長也發現了群居生活的潛規則,如曬娃、聯誼、與教師互動要恰到好處。比如,群里不公然質疑老師,曬娃不要扯上別人家的,家長私交圈不能影響孩子交往等等。另外,特級教師、石景山外語實驗小學校長劉世斌對家長也做了兩點提醒:“如果孩子身上有個別問題,不要在群里以點帶面拋出話題,而是應該和班主任單獨交流。晚上盡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響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師直接聯系。”
“當然,家長群的功能再強大,也不可能代替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溝通。”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曉非提醒說,“人與人之間還是要有一個當面的溝通,因為人還包括肢體語言、真誠的目光和微笑,都是很重要的,這是微信不能取代的。”(記者 冉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