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廣州市不少中小學生家長被學校緊急通知:填寫孩子學籍相關信息,并通過手機下載一個叫“教育技術服務平臺”的APP上傳資料。不少家長對該平臺的可信度表示質疑:將學生的學籍交給一個有商業背景的軟件來管理,會不會出現隱私泄露的危險?21日晚,廣州市教育局發布釋疑信息回應稱,這是教育部開展的全國中小學學籍數據核查,請家長們配合。
家長:怕家庭信息泄露
昨天,廣州越秀、天河、海珠、番禺等多個城區的家長群“炸開了鍋”,大家七嘴八舌討論的是同一件事情:這幾天,學校突然通知家長帶齊證件去開家長會,填寫學籍信息表,包括填寫孩子的戶籍、家長聯系方式、住址等,確認之后要下載一個叫“教育技術服務平臺”的APP到手機端,然后手機拍照上傳。
“我們的信息就這么交給一個商業機構,會不會是一個陷阱?會不會泄露信息?……”家長們各種猜測。家住番禺區的劉小姐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學校老師對這些問題的解釋不是很清楚,但要求所有家長在一天內必須完成。昨天下午,海珠區的瑩瑩媽匆匆趕到學校確認學籍信息,看到家長間正在瘋轉《緊急:家長被約開家長會》這條微信后,她也有諸多擔心和疑問。
不過,雖然家長們對該平臺有諸多疑問,但還是把信息登記了。“這關系到孩子的學籍問題,不敢不填,可是,萬一真的泄露了家庭信息,誰來負責呢?”
教育部:多項措施保安全
羊城晚報記者發現,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有不少家長對該學籍核查中運用商業背景的APP表示質疑,擔心家庭信息、隱私等被泄露。雖然有個別地方的教育部門作出回應和解釋,但還是消除不了其他家長的疑慮。
今年5月29日,教育部專門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關于“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有關問題的答復(本報曾作報道)。對于上傳數據是否會泄露,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表示,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通過電腦客戶端、手機客戶端(APP)開展咨詢、答疑和上傳確認表照片,采取了多項措施保障信息安全。一是所有確認表照片均直接傳送并保存在學生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級教育數據中心,與學籍信息同等對待,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不保存任何確認表照片信息;二是平臺在上線前已通過專門信息安全服務機構的嚴格安全檢測;三是在確認表照片傳輸和存儲過程中都采取了可靠的加密方式。上述措施可充分保障確認表照片和學籍信息的安全。
據了解,這個全國上下使用的手機學籍軟件名為“IM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屬于天天艾米(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移動互聯網板塊下的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主營項目“IM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是與教育部合作的。
市教育局:請家長配合核查
為何要進行學生學籍數據質量核查?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從2013年開始,教育部推進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實行“一生一號,籍隨人走”的管理,這是全國正式學籍號下發后的首次學籍核查工作。今年廣東省教育廳曾下發一份特急文件,要求今年下半年做好全國中小學學籍系統建設工作,當中規定6月30日前完成數據質量核查,10月30日之前完成問題學籍處理。廣州市教育局稱,這些天廣州市就是在開展此次“數據質量核查”工作,請家長配合。
廣州市教育局表示,本次核對的學生范圍指的是2015年3月31日之前已辦完錄入全國學籍系統手續的在校學生,該日期之后通過轉學、補錄等方式錄入現就讀學校全國學籍系統的學生,將在下一次核查中進行核對。(記者 陳曉璇 通訊員 穗教宣 制圖/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