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考生”與最年輕紀錄
現任外交部部長王毅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1977年參加高考,1978年,25歲的“高齡考生”王毅進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在日語專業就讀。在此之前,王毅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當了8年知青,因為“高齡”,他差點與高考失之交臂。
按照1977年招生文件的規定,“考生年齡在20歲左右,不超過25周歲,未婚。”鄧小平在當時科教工作座談會上,談到下鄉知青的報考問題時說,對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中通過自學達到了較高水平的人,要千方百計把他們招回來上大學或當研究生。所以,1977年的招生文件還有一項特別規定,“對實踐經驗比較豐富并鉆研有成績或確有專長的,年齡可放寬到30歲,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1966、1967兩屆高中畢業生)。”在1978年招生文件又明確規定年齡可放寬到30歲,并取消了其他限制。
大齡知識青年有了“政策綠燈”,當時的大學課堂上生源復雜、年齡差距大的情況也就十分常見。王毅入學時,比最小的同學足足大了7歲。
1982年大學畢業后,王毅與外交部結緣,進入亞洲司工作,此后所經歷的每個職位幾乎都創下了“外交部該職位最年輕的紀錄”。
報了兩次名才去參加高考
同樣是“高齡考生”,比王毅還年長三歲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就沒有這么幸運,他報名了兩次高考才得到進入考場的機會。
1977年,陳錫文已經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度過了九年的青春歲月,晚上幾個同學在外散步的時候聽到柳河五七干校的廣播喇叭播放了恢復高考的消息。
交了照片和5毛錢報名費,但陳錫文卻沒能去參加考試。黑龍江省下發通知,報名高考凡是25歲以上必須有高中學歷才能參加,27歲只有初中文憑的陳錫文被擋在了1977年高考的門外。好在他沒有等待太久,半年后,陳錫文參加了1978年6月的高考考試,政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五門課總分379分。填報志愿的時候,他請教了自己所在的一師師部政治部主任,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專業,“你畢業以后,至少可以回來當個農業會計。”政治部主任這樣對陳錫文說。
1978年9月的人民大學剛復校不久,校園還被部隊占用,陳錫文沒有收到推遲開學的通知,成為了復校后第一個來報道的學生,他看到的是門口還有軍人站崗,里面則一片衰敗的景象。由于尚未開學,陳錫文被安置在校辦工廠的十八間房住,滿院的荒草長到齊肩高,沒有一間的門窗玻璃是齊全的,后來因為實在沒法居住,他只得先回上海。
1982年,大學畢業的陳錫文沒有回去當“農業會計”,而是進入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工作。如果從1968年他去插隊算起,到現在,陳錫文已經跟中國農村打了半個世紀的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