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結論
可以看到,新化縣的復印產業是從易代興、易代育兄弟等新化縣城里的人開始,但卻由洋溪鎮的鄒聯經等人來壯大的,為什么?這就必須從關鍵人物的關鍵作用以及新化縣城和洋溪鎮的社會結構來解釋。
在新化復印產業的早期發展中,鄒聯經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正是對鄒聯經這個技術人員的安排,使得新化縣打字機維修廠設在洋溪鎮,從而使得洋溪鎮的維修人員占據制度性優勢和合法性身份。
同時,鄒聯經一直是先進維修技術的擴散者,1977年之后,他先后到上海打字機廠、上海速印機廠以及上海謄影機廠做學徒工,學得精湛的維修技術,并且先后帶了打字機等設備回洋溪鎮帶學徒,辦培訓班,現場示范,帶出了大量維修技術人員,由此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技術擴散效應。
從社會結構來看,洋溪鎮是一個同質性的鄉土社會結構。
雖然易代育、易代興、袁錫楚等新化縣城人也帶出了一些徒弟,但由于他們縣城社會關系有限,這就使得縣城里學習維修技術的人有限。
但鄒聯經所在的洋溪鎮這個鄉土社會,其間血緣、親緣、地緣關系密密麻麻,相互交織。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幾萬人都吃不飽飯的農業社會。一面是在家吃不飽飯,一面是出去維修掙大錢,這種巨大的反差使得打字機維修技術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沿著地緣關系等網絡迅速擴散,從而使得洋溪鎮成為新化復印產業的擴散中心。
新化復印產業生命史同時也是產業升級的歷史,并呈現階梯式的發展模式。其具體表現就是一個發展階段還沒有結束,奠基在其基礎上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就已經開始,如此多個發展層一層一層地累積,譬如錯開的木板。
新化復印產業“階梯式”發展的根源在于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業設備的更新換代,以及利益預期下新化人對新設備以及新技術的天然的親和性。正是不斷地隨著產業共進步,不斷學習緊跟產業發展潮流,才使得新化復印產業不斷地發展壯大,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從產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二手復印機肯定只是新化復印產業的一段插曲。按龍三沅的看法,二手復印機產業在中國至少還有30~50年的生命周期。
如果中國的辦公自動化普及能夠達到日本、美國那樣的水平,如果中國的復印機國產化能夠再度起飛,那么,二手復印機肯定要退出歷史舞臺。那時,新化人復印產業的“階梯式”發展也將通過路徑依賴式的循環累積,不斷與時俱進,從而進入更高、更遠的天地。馮軍旗: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
馮軍旗博士的《中縣干部》、《新化復印產業的生命史》在學界引發了巨大反響,馮博士的調研以扎實的調查和深刻的洞察力著稱。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普通老百姓在求生存的過程中所爆發出的無窮無盡的創造力和智慧。
(原標題:《中縣干部》后,北大博士再發神論文:為何學校打印店老板多是湖南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