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教授
家長:孩子的收獲不小
“這次,孩子的收獲還是不小。”參加這次活動的孩子家長之一鄭女士告訴記者,她覺得這次培訓還是不錯的,周慶的方式,和普通培訓班一味“灌輸”的方式不同,更加注重引導。
“他在引導孩子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決問題,例如,自己在做PPT時,應如何表達,借助什么樣的畫面,等等。孩子自己有一個思考的過程。”
對于“周叔叔”的上課方式,孩子也覺得很新穎,每天早九點晚五點的課程,鄭女士的孩子常常“到時間了還不愿意走”。鄭女士家孩子最喜歡的環節,是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有感而發,隨時提問題,也喜歡觀看紀錄片的感覺,“跟平時還是不一樣”。
專家:很有創意,但要多些理性
重慶知名獨立學者、資深教育專家林浩認為,這位教授培養孩子的方式非常有創意,應該算得上很另類的“興趣班”。如果其出發點不帶有功利性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且還能達到相應的效果,不妨視為對素質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嘗試。
林浩同時強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體差異,對不喜歡這種鍛煉方式的孩子萬萬不可強求,同時老師在實施這個項目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孩子在該年齡段的心理訴求和情感訴求,避免造成智力上的拔苗助長。
林浩同時提醒所有的家長,對于任何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既不要盲目的肯定,也不要盲目的否定,更不要盲目地進行嘗試。比較理性的做法是,多觀察一段時間,看看這種方式是否符合教育規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長,是否符合孩子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