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明”的教育培養孩子興趣
無獨有偶,六年級的吳奇霖也在同學的帶動下做起了個人公眾號,專注于三國歷史的深度研究。文章恰巧被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發現,他們正在商談將作品匯集出書。
吳奇霖跟三國的淵源,得從他4歲觀看《三國演義》動畫片開始追溯,之后便一發不可收,他對那段歷史越來越癡迷。
父親發現吳奇霖的興趣后,也開始有意識地和他討論三國的內容、購買相關書籍。對于吳奇霖來說,讀書是他最快樂最放松的時候,他喜歡邊讀書,邊將情節手繪成連環畫,有時候也會憑著想象惡搞一下。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漫畫漸漸不能滿足他對歷史情感的表達,他覺得應該寫點什么。2016年,他在公眾號上發了第一篇文章《夸父是那么好的人嗎?》,大膽質疑教科書中的記載。文章獲得了83個閱讀量、9個贊,“沒想到我寫的東西有人認可和關注。”吳奇霖興奮地說。
看到兒子的朋友圈,從事教育的父親嚇了一跳——兒子竟然獨立開了公眾號,而且,已經開始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了。作為兒子的忠實讀者,他驕傲地點擊屏幕右上方的轉發鍵。
“這就是興趣的力量。”在吳爸爸看來,只要孩子有鉆研的勁頭,堅持下去,無論他以后從事什么工作,都能獲得成功。為了讓孩子保持對公眾號的熱情,發揮他的創造性,父親還特意去學校找了老師一趟,希望老師“不要因為學習成績的事情批評孩子”。
“隨著吳奇霖讀的書越來越多,越來越專,思考的東西也越來越有深度,我發現自己已經跟不上他的腳步了,只能通過他公眾號里的文章去尋找與他的共同話題。”吳爸爸如是說。
萱萱媽媽也悄悄關注了女兒的公眾號,當起了忠實粉絲,時而轉發,時而互動,希望通過女兒寫的文章觸碰她的內心世界。
有很多家長對于孩子接觸電子產品非常排斥,把它們看成是影響孩子學習的罪魁禍首。
但萱萱媽媽認為,電子產品本身只是一個工具,即使你鎖住iPad、手機、電腦,如果孩子自控力不夠的話,他還是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但如果家長相對開明,不把電子產品當作洪水猛獸,孩子就不會感覺這個東西來之不易,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公眾號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能調動起孩子的創造力和綜合能力。”萱萱媽媽擔心孩子的眼睛,認為時間上還是要有一定控制,可以跟孩子一起安排其他空閑時間,比如建立固定的家庭日、進行戶外娛樂等。“這樣也能讓孩子學會利用空閑時間,鍛煉時間規劃的能力”。
吳爸爸也不贊成家長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太滿,這樣孩子就沒有自主安排的余地,而且也會感覺不快樂,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