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能“玩”自媒體,“納尼”?沒什么大驚小怪的,你以為“小學生”就是“王者榮耀”里“菜鳥”的代名詞、充錢的“傻白甜”?別再標簽化了,還是摘掉有色眼鏡去看看吧。人家早就開了微信公眾號,寫起了小說,聊上了三國,還創建了“專業”的編輯部,在“圈”內混得更是小有名氣。
他們的世界充滿了天馬行空、腦洞大開,通過文字將那些看似毫無關聯的意象混搭在一起,竟然毫無違和感。文字產生的共鳴,反而讓他們在朋友圈內開啟了精神層面的交友之旅。
腦洞大開的靈感來源于生活
“世界天翻地覆,一片黑暗,她渾身酸軟……她不是要死了,而是要醒來見到這個世界了。她努力地睜眼,但沒成功,再動一下四肢,體內的14個電子開始運轉了,一圈一圈,唰唰唰——硅元素將誕生。這感覺,就像剛做完手術,嗓子干裂,想咳嗽又咳不出來……”
小說《那些年》中對于“硅”出生的描寫,其實來源于作者萱萱的一次手術。三年級時,萱萱因肺炎住院,為了將肺中的痰全部吸出,手術動用了全麻。從麻藥中蘇醒過來時的感受,讓她記憶深刻。她想,元素經過裂變獲得新生,也一定跟自己一樣也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過程。
《那些年》是萱萱嘗試寫的第一部化學小說,她將所有的元素都賦予了人的形象和感情,將人與人之間可能發生的友情、愛情故事都搬到了元素身上。萱萱就將自己稱為“鈉”,因為她的學號是11號,跟鈉的原子質子數相同。她還特意在《奇跡暖暖》游戲中為鈉設計了形象——金發活潑陽光的少女,“性格、外貌都是根據化學元素的性質決定的,因為鈉是堿金屬,比較活躍,而焰色反應為黃色。每個人物的設定都有我自己的理念”。
在萱萱看來,“元素就是群星之子”,元素之間的反應跟學校里同學之間的關系一樣。跟不同的人在一起就會發生不一樣的故事,就像元素之間也都有不同的反應一樣,可以根據他們的反應,寫出他們那個世界的故事。 腦洞大爆炸的萱萱還讓化學元素與金庸里的江湖女俠進行了一場邂逅,進行人物的一一對比。因為她“開坑”太多,也被同學們尊為“坑王”。
雖然萱萱剛剛讀完小學六年級,但對于化學,她有著獨特的理解和謎一樣的熱愛。為了做好公眾號“陽光下的NaOH”,她翻看書籍、檢索資料、關注了很多化學公眾號,還特意跟做過公眾號的父親討教制作技巧。
她認為,微信公眾號這種形式,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她的文章。雖然粉絲主要以同學為主,閱讀人數也不是很多,但是能有一個展現自己的小平臺,還能在網絡上結識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萱萱隔壁班的莫惋兮(筆名)更是組隊“開坑”,創建了小編輯部,運營“桐雅”公眾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主編莫惋兮介紹,她的團隊有主編、副主編各1人,文編4人,美編3人,目前還在不斷擴充。她們每周都會在群中召開選題會,一般選擇比較貼近生活、有文學情趣的選題。文編們領走自己喜歡的選題,按時交稿,通過討論評選出優質稿件,美編進行深度加工后傳到公眾號平臺上。
經過一年多的經營,公眾號的供稿人也越來越多,很多筆友慕名發來私信,希望加入,團隊成員從本班級擴展到了其他班,甚至其他學校。對于吸納什么樣的作者,“桐雅”有著自己的原則,“寫作技巧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寫作熱情和時間,一個人對生活有熱情才會有感悟,一篇文章不僅需要文筆,還需要對于作品的思考。”莫惋兮說。
因為成立了編輯部,“桐雅”主創們的交際圈子變廣了,從線上轉到線下的朋友也更多了。“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但大家都想擰成一股向上的力量,互相促進,讓更多的人看到00后并不是標簽化的浮夸、懶惰、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