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帶來正能量,這是身份的意義
2013年,重慶電視臺播出過一條新聞,那是張國榮去世10周年,13歲的王俊凱和12歲的王源翻唱了張國榮的《當愛已成往事》。新聞主播說:“這條MV在網上一天的點擊率竟然達到了20多萬。”主播大概沒想到,在今天這段視頻的播放量可能要加兩個零。
彼時的王俊凱尚未成名,只是公司的一個練習生。在重慶校場口的這家培訓機構,和他一樣的小男孩有一二十個。
王俊凱回憶,2010年公司來學校選拔練習生時,自己在系鞋帶,工作人員沒看到他;等他上廁所的時候,旁邊一個人突然說:“不要動,拍張照(王俊凱復述這個場景時說了重慶話)。”熱情的工作人員嚇了王俊凱一跳,“覺得像騙子,又想把學業搞好,就不想去”。為了不去,王俊凱留了一個假電話,但執著的工作人員又去學校找了他第二次。
從小成績就好的王俊凱,盡管一直喜歡唱歌,但沒想過自己會和娛樂圈有什么瓜葛,加上比較內向,“只有在沒人的時候才敢唱”。不過,看在公司能教唱歌、還“不要錢”的份兒上——從四年級開始,每周六一大早,王俊凱坐兩個小時公交車穿過長江,到公司上聲樂課、舞蹈課,從早到晚,有時候累得都犯低血糖。
2011年,王俊凱第一次正式上臺表演,是參加《中國達人秀》重慶站海選。他事后對這場演出的稱呼是“忘了歌名的那一次”。由于太過緊張,他在演唱前的自我介紹時,竟然忘了自己要唱什么,結果也沒有出現奇跡,慘遭淘汰。
終于,憑借幾首翻唱歌曲慢慢有了些名氣,也成了媒體報道的“少年偶像”。在一次電視臺采訪中,13歲的王俊凱對未來有美好的期待:“走上這條路必定是艱苦的,但是成名后會比較輕松,先苦后甜吧。”鏡頭在這時給了他眼睛一個特寫,仿佛有光。
那時候的他不知道,成名后會更辛苦,從2017年6月8日高考結束,到7月15日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獨家專訪,一個多月中,他馬不停蹄地完成了米蘭走秀、綜藝節目錄制、廣告拍攝等日程,其間只休息了兩天,似乎要把之前高考閉關復習的3個月時間補回來。
很多家長不喜歡孩子追星,卻對王俊凱網開一面,畢竟這個從未有過負面新聞的優質偶像,無論從學業、事業還是形象、人品,都讓家長頗為放心。王俊凱很清楚自己的公眾形象:“你給大家一個陽光健康的形象,那么大家會覺得,一個小孩都可以這樣子,為什么我不可以?我能給大家帶來一種正能量,這是我的身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