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稱“將進行調查”
2010年2月,蔡建春發表了論文《基于RNA干擾技術的MMP-9 基因沉默胃癌細胞克隆》,申請答辯廈門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博士學位,并成功獲得學位。2012年,蔡建春任廈大附屬中山醫院長和廈大醫學院常務副院長。
在廈門大學醫學院的官網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蔡建春也曾一度榮譽等身。他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是福建省特殊支持人才“雙百計劃”人選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也是國內知名的腫瘤專家。
7月14日,廈門大學研究生院網站發布《關于網絡反映蔡建春博士學位論文抄襲的情況說明》稱,廈門大學已經關注到有人在網絡上反映蔡建春抄襲一事,學校學風委員會正在調查。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致電廈門大學科技處,對方表示具體事宜需聯系外宣部門。該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蔡建春博士論文抄襲與科技處沒有關系。8月3日,記者致電廈大紀委,得到了同樣的答復。隨后,記者致電外宣部門,對方表示需“走官方途徑”。
廈門大學醫學院網站顯示,目前蔡建春仍為醫學院副院長及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8月3日,記者以患者的身份撥打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門診預約電話,亦能夠預約到蔡建春的專家號。中山醫院值班工作人員表示,每周一和周四上午,蔡建春都會到醫院胃腸外科正常出診。
蔡建春同時也在福建醫科大學任職。7月18日下午,福建醫科大學科學技術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蔡建春博士論文抄襲發生在廈門大學,與該校并無直接關系。至于蔡建春抄襲的是福建醫科大學碩士畢業生的論文,該工作人員稱“不予置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福建醫科大學研招辦網站上一份于2017年5月18日上傳的“福建醫科大學在庫研究生指導名單”顯示,蔡建春將以學術型碩博導師及專業學位碩導的身份,為2018級外科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指導教學科研。
教育部2016年9月起施行的《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規定,“剽竊、抄襲、侵占他人學術成果”經調查認定則應當被認定為構成學術不端行為。
《辦法》第二十九條稱,高等學校應當根據學術委員會的認定結論和處理建議,結合行為性質和情節輕重,依職權和規定程序對學術不端行為責任人作出如下處理:通報批評;終止或者撤銷相關的科研項目,并在一定期限內取消申請資格;撤銷學術獎勵或者榮譽稱號;辭退或解聘;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其他處理措施。
7月17日以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給蔡建春發送多封電子郵件,均未得到回復。截至發稿前,記者多次撥打蔡建春的辦公室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朱彩云 邱曉芬 謝煜楠 王景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