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抄襲”,相互致謝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蔡建春、黃安樂、黃坤寨論文的致謝部分里,除了提及的部分老師相同外,還都提及了劉凱華。
劉凱華是福建醫科大學腫瘤學2007屆的碩士研究生,是黃安樂、黃坤寨的師兄,他的指導老師也是蔡建春。目前,他也供職于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劉凱華在碩士畢業論文《RNA干擾建立MMP-9基因穩定沉默的胃癌細胞株BGC823》中的致謝里,也提到了感謝師弟黃安樂。
黃安樂、劉凱華兩人碩士論文中的“原創性聲明”表明,“本人呈交的學術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導師蔡建春均在其上簽字。
《中國青年報》此前的報道顯示,蔡建春博士論文約4萬字,其中有近1.7萬字與黃安樂的碩士論文相似。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比對了黃安樂的碩士論文《應用RNA干擾技術的MMP-9基因沉默胃癌細胞克隆》與劉凱華的碩士論文《RNA干擾建立MMP-9基因穩定沉默的胃癌細胞株BGC823》,發現除文獻綜述和參考文獻外,黃文2.7萬多字,其中約7300字與劉文相同。而劉文一共只有約1.3萬字。
值得注意的是,黃安樂與劉凱華兩人碩士論文相同的內容,也是蔡建春博士論文與劉凱華碩士論文相同的內容。
黃安樂和劉凱華的碩士論文顯示,黃文在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完成,劉文在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完成。
在兩人關于實驗目的的闡述上,都出現了“首次”“首先”的字樣,黃文指出“首先構建了低分化胃腺癌細胞BGC823的MMP-9基因沉默細胞模型。”而劉文則表述,該研究“嘗試在胃癌細胞中對MMP-9基因通過RNA干擾進行沉默,首次構建了MMP-9基因沉默的BGC823細胞株”。
在黃的這篇論文中,除了材料與方法與劉凱華文章基本相同外,黃文結果與分析第一部分的2、3兩節也與劉文結果與分析大部分相同。黃文討論部分的第2節“pGenesi載體介導的穩定RNAi系統”,與劉文討論部分的三節中的兩節內容高度相似。僅將其中的兩處引用作了字詞上的改動,如將“考慮到”改為“鑒于”,將“效應”和“半衰期”擴寫為“沉默效應”和“半衰期長短”。
黃文得出的結論也與劉文結論部分相似。在圖片使用上,黃文與劉文的10張圖中有8張相同。
福建醫科大學教務處實踐教學管理科負責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工作。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多次聯系該科,試圖詢問幾位學生碩士論文相似率極高如何通過查重,但該科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圖書期刊保護試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規定,引用非詩詞類作品不得超過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總量不得超過本人創作作品總量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