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
第二個特點,它收集的目標非常明確。因為那里的科學權威特別多,所以它非常系統地來收集一些農作物的種子。
第三點,邱園的科學家們非常認真地從科學上探討了一個種子究竟如何保存才能達到我們要的效果。他們現在摸索出來的條件是負20度的溫度,相對濕度在15度左右。所有植物的保存時間,它的標準是定在80年到120年。一種樣本的數量要達到5000粒。如果是瀕危的物種,只需要500粒。
邱園的種子藝術不僅是在做科學,而且已經跟藝術結合,產生了奇妙的效果。如果有人還記得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就是英國邱園的科學家來設計的。它是一粒一粒的種子,封裝在特殊的材料里面做成的。設計是英國的,里面有很多的種子是我們中國科學家提供的,也包括了我提供的種子。
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種子封裝在特殊的材料里面做成。
這些種子看起來非常小,但是在顯微鏡、掃描鏡下,都特別漂亮、特別美麗,無論是結構還是色彩。這些東西表明什么呢?種子可能給我們的生活,或為我們今后的建筑,或為我們的藝術,或為我們的材料科學,提供嶄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