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
“做遺體捐獻登記的時候,湖北省紅十字會的一名工作人員曾經提出,女兒的眼睛這么好看,如果實在舍不得,可以留下眼角膜,要不然把眼角膜取走會顯得不好看,但是女兒聽到以后說,眼角膜捐出去了才有價值,還是執意希望能夠捐獻眼角膜。”汪艷梅告訴北青報記者。
在婁滔患病期間,因為花費巨大,她的一些朋友曾經在網上發起過捐款,有些是100元或者200元,還有一些是5元甚至1元,而幾乎所有捐款的人,汪艷梅都會在下面留言表示感謝。
9日,婁滔被家人從老家恩施的醫院接到了具備器官提取能力的武漢漢陽醫院,婁滔的意識十分清醒,但是因為無法自主進食和呼吸,家屬要求醫生為其注射鎮靜類藥物,減少痛苦,“婁滔現在處于昏迷狀態,我們希望她盡量不被打擾。”汪艷梅說。
這兩天有很多人通過微信給汪艷梅轉賬捐款,不過汪艷梅說,婁滔現在的治療費用主要都是由當地的紅十字會協調,所以感謝這些好心人,目前的捐款她都沒有收。
15日下午,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經過網友轉發,婁滔的事情被很多人所了解,一些醫院的專家學者也趕赴武漢,希望能夠為挽救婁滔再做一次努力。
婁滔口授的遺囑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我走之后,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癥”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請遵循我的意愿: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剩余肉體,火化后請將骨灰撒進長江,不要修墳頭、占用任何地皮,不要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
不要舉辦任何治喪儀式,更不要收取親朋好友、任何人的慰問金。請讓我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任何痕跡,就如我從來沒來過。
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患上“漸凍癥”后,清醒時留下一份“遺囑”,要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稱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