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橋區教體局經過調查,得到這樣的結論。工作人員介紹說:“她所舉報的那個人,真名叫苗娟。2001年開始,利用王瑩瑩的原始學籍檔案,還有她相關的證件,還有王瑩瑩的照片,辦理教師資格證,職稱證書,2001年3月,冒名王瑩瑩在順河鄉馬場初中工作至今。”
舉報人王瑩瑩查詢檔案還發現,早在1999年,她就被當地教委錄用了,而假的王瑩瑩2001年才去上班。這期間的兩年,怎么沒有收到來自教委的任何通知呢?十多年前的鄉鎮教師招錄,當地教育系統經過了怎樣的程序?苗娟是如何瞞天過海,拿著真材料,卻以假的身份進入教師隊伍,從教這么多年的?
當地媒體記者來到順河鄉中心學校的時候,苗娟正在上化學課。
記者:她是教化學的嗎?
女:是的。
記者:在哪個班啊?
女:你們干什么的?
記者:我們找他有一個事情。
女:九四班。
為了不影響教學,記者找到學校的校長詢問此事。校長告訴媒體記者,老師都是上級派來的,是不是冒名頂替,學校是不清楚的。
記者:聽說她是老教師吧?
男:來一個老師,還是城里來的,我們也不是打小在一起,她拿著證件來的,我們誰也不知道。
記者:老師是派過來的是嗎?
男:是的。
記者:身份證證件是一致的嗎?都叫王瑩瑩?
男:跟身份證證件是一致的。
冒名頂替者是在哪個環節鉆了空子?埇橋區教體局的相關人員表示:“有些問題,我們可能要補充調查,在一些關鍵的過程時間跨度長,另一個我們辦案需要注重證據。”
在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此事涉及身份造假,有關部門卻一路綠燈,顯然,僅教育部門展開調查遠遠不夠,“這個冒用身份證的人,怎么可能辦出這個身份證來。這里面有關部門比如派出所,在跟她辦這個身份證的時候是不是有弄虛作假,第二,她用冒用的身份證去頂替別人的工作,相關的單位難道沒有對這個身份進行審核嗎?”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亞認為,此案已涉嫌刑事犯罪,“首先從民事方面角度而言,她(苗娟)對于真正的王瑩瑩而言,侵犯了王瑩瑩的姓名權和肖像權,對用人單位來說,她可能會構成一個欺詐的行為。從刑事角度來看,涉嫌的這種冒名頂替的人員,從事了偽造身份證或者其他證件,要看情節是不是涉嫌偽造國家公文罪,或者說偽造身份證罪。”
當地記者對此事展開調查時,造假者苗娟始終不愿面對媒體的采訪。事后,埇橋區教體局稱,已開會研究決定,對冒名頂替者苗娟做出開除的處理。但當地媒體隨后回訪發現,苗娟仍在上課。
今天下午,宿州市埇橋區委宣傳部相關責任人告訴中國之聲記者,當地對此事高度重視,正在深入核實了解。宿州市委宣傳部有關同志也表示,正在督促埇橋區深入調查,有最新消息將及時向中國之聲反饋。
11月29日晚上,宿州市埇橋區委宣傳部給中國之聲發來情況通報稱:自王瑩瑩到埇橋區教體局舉報其被他人冒名頂替后,區教體局成立了調查組進行核實,經調查發現,現順河鄉中心學校教師“王瑩瑩”(曾用名苗娟)確系冒名頂替王瑩瑩參加工作。11月14日,區教體局召開了局長辦公會,作出對“王瑩瑩”(曾用名苗娟)停止工作、停發工資的先期處理決定,除名等相關事項正按法定程序進行。其他事宜因時間跨度歷時16年之久,且當事人中有2名關鍵經辦人均已去世,證據不充分,證據鏈暫無法固定,本著對人對事負責的態度,尚需進一步深入調查取證。
目前,埇橋區已經成立了由區委副書記牽頭的專項調查組加速深度調查,并將依據法律法規進行處理。區政府新聞辦會適時發布調查處理結果。
有關事情進展,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