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由海峽都市報主辦的第十二屆“2014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在福州評出,陳育紅等十人榜上有名。
“多教一天是一天,我守在這里,就會有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陳育紅
龍巖教師陳育紅,堅守大山38年,被譽為最美“師聲”。20歲時,他將風華正茂付給大山,把孤獨冷清留給自己;30歲時,他將聲如洪鐘付給三尺講臺,把滄桑嘶啞留給自己;40歲時,他將身強體壯付給孩子,把傷痕累累留給自己;50歲時,他將財富榮耀付給教育,將平淡清苦留給自己……他是一個駐守偏遠山區(qū)38年的鄉(xiāng)村教師。這個大山里的園丁,平凡得就像學校后面那一嶺嶺沉默堅韌的石頭,卻用一生的心血,從山石中培養(yǎng)英才無數(shù)。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每當新春來臨,那破舊的泥瓦房前的笑靨,便是他堅守下去的最大動力。
聲帶麻痹萎縮 忍痛上課十余年
經(jīng)過十多公里過山車般的顛簸,走進龍巖市上杭縣珊瑚鄉(xiāng)珊瑚中心小學,這所鄉(xiāng)里唯一的小學。六年一班的教室里,正傳出一陣嘶啞而吃力的朗讀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三尺講臺上,57歲的陳育紅正“用力”地講課,他的聲音嘶啞得有些刺耳,就像粗暴地撕破一張牛皮紙,有時甚至會短暫地失聲。但孩子們卻說,這是珊瑚鄉(xiāng)里最美的聲音。
“19歲站上講臺教書,沒想到在這里一站,就快38年了。”學生放學后,陳育紅回到狹小的辦公室,吞下一粒金嗓子含片,聲音卻并沒有因為藥物而顯得清亮。
“珊瑚鄉(xiāng)是特困鄉(xiāng),山里太偏遠,年輕的老師不愿意來。”因為人手不足,陳育紅除了上課,還要負責學生的日常安排、學校的設施建設等,常常需要熬夜加班。十多年前,由于操勞過度,陳育紅患上肺結核,病情反反復復。
“我想著耽誤了學生不少課,一心想快點好。”于是陳育紅不顧醫(yī)生的囑咐,自己偷偷增加了服藥的劑量,“沒想到留下后遺癥,聲帶患上了麻痹萎縮癥,害得學生上課要聽這樣的聲音。”陳育紅懊惱地搖搖頭。
對于一名老師而言,聲帶的負荷原本就比常人要大得多,患病后,陳育紅的嗓子幾乎撐不完兩節(jié)課,就會像針扎般地疼,但陳育紅卻依舊堅持著,沒有落下一節(jié)課。“我口袋里隨時都備著一包金嗓子含片,痛得不行就吃一片。”其實陳育紅心里清楚,吃了十多年的藥,早就不起多大作用了。
6道疤痕 丈量38年的守護
“小陳去年考上了一本,小張前幾年辦起了企業(yè),趙某某已經(jīng)當了爺爺……”細數(shù)起自己過去38年的工作,陳育紅用來丈量記憶的,總是那一個個教過的“孩子”。而他的孩子們,卻永遠記得陳育紅身上那6道特殊的疤痕。
撩起左手的袖口,一道褐色的傷疤格外奪目。陳育紅說,記不清哪一年,學校安排學生上山劈柴,不料一名爬上樹的學生手一滑,柴刀對著下方另一名學生直直劈去,眼看悲劇就要發(fā)生,陳育紅及時伸出左手,用手腕硬生生地擋下了這一刀。
褪去已經(jīng)破了洞的襪子,腳底一彎微微凸起的月牙,那是1998年的春天里留下的痕跡。留守兒童小明去池塘里抓泥鰍,失足跌落深潭。聽到消息的陳育紅趕到池塘邊,二話不說便往里跳。池塘的底部有不少碎玻璃片,其中一片深深地扎入陳育紅的腳心。
撥開額前發(fā)白的碎發(fā),一道若隱若現(xiàn)的疤痕斜跨在深淺不一的皺紋中,這道疤痕源自1999年冬天里的火災。那天,距離陳育紅家不遠的一戶人家,因為孩子玩火起火,5個孩子被困在廳堂里。陳育紅三次沖進火海,將5個孩子扛了出來。最后一次救人時,一根椽柱掉落,雙手都抱著孩子的陳育紅只能用額頭直挺挺地接下。
最令陳育紅無法釋懷的,是小腿上的3道傷。“我對不起那幾個孩子。”他說。2006年6月1日晚上10點多,風雨交加,正在辦公室里加班的陳育紅聽見“轟”的一聲巨響,安置著十多名孩子的一間土房子倒塌了。緊接著,是混雜著哭聲的呼救聲。陳育紅發(fā)瘋似的用手扒土,試圖救出學生。突然,一面并沒有完全倒下的墻體朝著陳育紅壓來,砸傷了他的小腿,留下了三道疤痕。“雖然救出了11名女生,但仍有學生葬身在墻下。所以每次看這些疤痕,我都會提醒自己,要把我的學生保護得更好。”
捐26萬獎金 設專項獎學金
陳育紅有一兒一女,如今兒子在上海工作,女兒也當了一名老師。按照規(guī)定,陳育紅早就可以退休,兒子也一直想要把父親接到上海。但陳育紅選擇了繼續(xù)堅守,并有了建立教育基金的念頭,“讓更多的孩子上大學,走出大山”。
萌生這個想法時,陳育紅的兒女正在上大學,擔心被誤會籌款用意,陳育紅一直等到2008年,兒子女兒都大學畢業(yè),才開始籌集基金。他用寒暑假,走遍鄉(xiāng)里經(jīng)濟條件稍微好一些的家庭,磨破嘴皮。他還特地坐車趕到龍巖、廈門等地,尋找老鄉(xiāng)籌款。從50元到2000元不等,幾年來,陳育紅已經(jīng)籌得了33萬元,有209名家鄉(xiāng)的大學生從中受益。
2012年10月,他獲得了“福建省第三屆杰出人民教師”稱號,獎勵高達26萬元。他用大部分獎金設立了“珊瑚中心小學希望之星”專項獎學金,有人建議以他的名字來為獎學金命名,但是陳育紅卻堅持用學校的名字,“我和學校早就是一體了”。
“陳老師就是我們大山里的園丁,我希望長大后能成為和他一樣的人。”六年一班的陳雨芳如是說。
“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稚嫩而清脆的讀書聲從教室里飄出,這句課文的結尾,也仿佛在總結著陳育紅大半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