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運動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和對抗性。小凱、小龍事發時均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其年齡及智力發育程度應當能夠預見可能引發的運動損傷。”據甘法官介紹,在此案中,打籃球時小龍位于小凱前方,小龍轉身時撞到小凱,故小凱對于自己受傷結果的發生應自行承擔部分責任。小龍雖無主觀故意,但其客觀行為造成小凱受傷的結果,亦應分擔經濟損失。培訓中心在事發后沒有及時通知雙方家長和進行進一步治療,應承擔主要的賠償責任。“因此,法院確定小凱自行承擔20%的責任、小龍承擔20%責任,培訓中心承擔60%的賠償責任。”
“涉輔導機構人身傷害案件涉及未成年人人身和財產權益,訴訟中各方的矛盾沖突有時還會對未成年人心理造成創傷。”甘法官建議道,校外輔導機構應規范管理秩序、誠信經營,教育合同中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在發生糾紛時有據可依,同時避免出現免除培訓機構責任、無理加重學員責任、強行排除學員權益的霸王條款;定期對教學設施進行維護檢查,去除安全隱患;在教室和樓道內應設置必要的監控設備,一旦發生糾紛,有據可查;建立突發狀況反應機制和意外傷害保險制度。甘法官同時也向家長們發出倡議,盡量選擇正規注冊的輔導機構,有利于維護未成年人及其家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糾紛的解決。在與培訓結構簽訂相關培訓合同,要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可作為主張權利的依據。發生事故時,要注意保存相關繳費證據,保留就醫相關票據。
“在保護未成年人安全問題上,法院也在盡自己一份力。”據甘法官介紹,近幾年來西城法院通過通過司法建議、走訪座談等方式建議教委、稅務等部門加強對校外輔導機構的監管和審查。同時,西城法院法官在審判之余深入轄區各個學校和社區,采用法治講座、模擬法庭、法院開放日等多種形式為學生和家長普及法律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增強家長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引導家長在遇到此類糾紛時正確處理,理性維權。“讓更多人關注未成年人成長,共同為預防未成年人人身傷害做出努力,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未審庭庭長甘小琴法官說。(記者孫瑩)
原標題:北京西城法院發布典型案例:課外輔導莫忽視孩子安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