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生源收學費最重要
與其他學科相比,對低齡兒童學習英語的效果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這增加了家長和社會對幼兒英語培訓機構的評價難度,卻降低了商家進入這個市場的門檻。由此出現的問題是,少兒英語培訓機構良莠不齊,亂象叢生似乎很難避免。
“每到星期五晚上,我都會接到幾個英語培訓機構的電話,讓我帶著孩子去試聽。”目前在北京做日本商品代購生意的程楠對記者說,她的女兒現在上幼兒園大班,從上幼兒園起,這樣的電話就沒斷過,“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給他們留下了聯系方式。這些培訓機構不厭其煩地幫你約試聽時間,不管你提什么要求他們都能答應,你都不好意思拒絕”。
與程楠一樣,很多家長都是被一個個鍥而不舍的電話和“免費試聽”拉入英語培訓機構。
趙琳帶著女兒試聽英語課后,就被老師單獨拉出去詳談。不過,在程楠看來,一對一的詳談已經算是很好的“待遇”了,“我們試聽后,幾乎每個家長都會被兩三個工作人員圍著。他們拿出價格表,連珠炮一樣勸你現場報名”。
程楠給女兒報的培訓班,22周的學費是8700元,平均每周將近400元,每個小時130多元。
學費貴是當前少兒英語培訓市場的一個共同特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少兒英語培訓機構每小時的課時費都在百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300元,全年的課程動輒上萬元。
孫明曾在一家知名的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工作,她說:“學校最重視的就是演示課和一兩個月一次的公開課,因為這些課就是為了吸引家長交錢。所以,每次上完公開課或演示課,所有老師都會被拉出去說服家長交錢。”
說服家長交錢,在英語培訓行業內被稱作“踢單”。“只要‘踢單’成功,學校就能收到不少學費,老師就能得到相應提成。”孫明說,在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正在上課或備課的老師,突然丟下手頭的工作,沖向剛剛下了觀摩課的家長,看到家長就兩眼放光,拉住一個家長就猛“踢”,說起來滔滔不絕,大有家長不現場掏錢絕不罷休之勢。
對家長來說,花錢買的是教育質量,但對很多少兒英語培訓機構來說,教育質量遠不如擴大市場和拉生源重要。
“那次展示課上,老師的動作和聲音雖然有些夸張,但至少讓孩子覺得是在做游戲,可是真正開始上課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程楠說,課程開始后,那個老師一點兒也不“瘋瘋癲癲”。每次上課,十幾個小孩坐成一排,老師在黑板前不停地講著,孩子們靜靜地坐在下面聽,“一次課學六七個單詞,還有作業,讓孩子回家聽英語錄音,實在是太枯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