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機構緣何野蠻生長
專家認為,當前我國存在的校外教育培訓熱,主要原因在于義務教育不均衡,存在幼升小、小升初擇校熱,加之用單一的分數標準評價學生,導致以應試為特色的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野蠻生長。
一考定終身的人才選拔錄用制度沒有根本轉變。語文出版社原社長王旭明認為,人才選拔錄用制度沒有根本轉變,僅靠教育內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往往收效甚微。從教育內部來說,重考試、輕課堂,課上問題沒解決,只好到課下解決,這是各種培訓班盛行的重要原因。
校外培訓機構與公立名校聯手,實現對優質生“掐尖”,更助長了家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需求。
在部分城市,“秘考”與“點招”考試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在北京市海淀區,許多名校都十分看重奧數成績,四大“社會杯賽”(迎春杯、希望杯、華羅庚杯、走美杯)與學而思杯、高思杯等“機構杯賽”的成績,成為名校招錄學生的重要指標。
減負背景下,課外培訓機構有市場需求。許多小學在減負政策的推動下,紛紛制定提前放學制度,有些學校甚至下午3點左右就放學。對于大部分工薪階層來說,因放學時間與下班時間不一致,導致接孩子難。早早放學,上課外培訓機構,自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標準認定方面,對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清剛說,從全球視野來看,民辦校外培訓機構基本上是各國政策議程中的“盲點”,缺乏成熟而普遍的政策經驗參考。
多舉措為課外輔導熱降溫
根據西南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對我國義務教育“減負提質”的評估研究,部分學生片面發展問題未從根本上解決,部分學校更以素質教育之名行應試教育之實。重智育輕體育、美育,機械重復的教學訓練仍是不少學校的“生存法寶”。
西安市教育學會原會長許建國說,不少家長花錢給孩子報班,往往都是家長自己的興趣所在,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上這樣的興趣班只會適得其反。如果只為讓孩子趕超進度,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專家建議,要讓課外輔導熱降溫,應從孩子興趣和承受力出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負擔,并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等。
在王旭明看來,要讓課外輔導熱降溫,必須從根子上著手,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狠抓學校內部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教學改革,向40分鐘要質量,讓學生課上“累起來”,課下“松起來”。
李清剛建議,應從多方面加強對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制定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的國家標準,工商部門切實履行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職能,鼓勵教育評估組織參與對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建立健全全國聯網的民辦校外培訓機構信用信息系統及全國統一的數據庫、查詢平臺。
(半月談記者:劉宏宇 李江濤 許祖華 潘旭 吳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