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違規招生不斷 整治措施頻出
雖成就斐然,但由于其辦學模式的特殊性,國內EMBA教育亂象不絕。
記者梳理發現,2005年至2007年,國務院學位辦對首批30所試辦EMBA教育的院校進行了EMBA專業學位教育評估,發現“一些學校對EMBA教育項目缺乏整體設計,在辦學理念、課程及教學環節設置、管理制度及執行之間有脫節現象”。
針對評估中出現的問題,國務院學位辦2007年12月轉發了由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關于EMBA培養過程的若干基本要求》,對EMBA教育的管理體制、招生管理、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論文撰寫指導和答辯、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
2009年,國務院學位辦對中山大學等10所高校在2007年、2008年EMBA招生中出現的違規行為進行了通報,并要求限期解決,否則將停止EMBA招生授權。
2014年,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中組部、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嚴格規范領導干部參加社會化培訓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指出,嚴禁領導干部參加高收費的培訓項目和各類名為學習提高、實為交友聯誼的培訓項目,EMBA項目位列其中。
而堪稱“史上力度最大的EMBA整頓行動”發生在2016年。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文件要求,從2017年起,EMBA將納入全國統一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由教育部統一劃線、各學校按需調整錄取。
“這有效規范了EMBA的管理,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高校違規招生。”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吳合文說。
3.個體牟利失控 行業監管不力
EMBA教育亂象,為何屢禁不止?
“高校提供學歷教育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形式。全日制學歷教育受制于學費標準限價,但高校的投入主要用于全日制學歷教育,因此對學校來說,全日制學歷教育一直處于收入低于支出的不平衡狀態。”吳合文分析指出,包含EMBA在內的非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定價機制、授課模式、管理方式等都相對靈活,高校操作的空間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全校辦學收支的作用。很多高校通過舉辦EMBA獲得經濟利益,EMBA也因此成為高校市場化辦學問題最突出的領域。
吳合文坦陳,在EMBA的長期辦學過程中,高校內部已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利益團體,包括校內相關管理人員、部分核心授課教師、合作的社會中介機構等。他們將EMBA作為個體獲取經濟利益的渠道,通過較為隱蔽的違規招生、降低教學質量、隱形收取其他費用等方式獲利。雖然文件規定要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核算,收支兩條線”,但實際上多數學校依然采取分成的做法,學校收取少部分管理費,多數費用依然被部分管理者內部分配了。“在制度監管不完善的情況下,一些高校出現的違規辦學,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是制度不完善;另一種就是為了牟取個體經濟利益,EMBA的相關人員在管理中出現違規招生、貪污腐敗、管理混亂等行為。”吳合文因此強調,歸根結底在于經濟利益。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洪成文則指出,行業監管不力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MBA(工商管理碩士)也罷,EMBA也罷,至少應該在政府監管外,有一個行業質量監管機構,比如在美國,就有一個認證理事會的機構。能否有資格招生,文憑有沒有價值,招生和培養過程有沒有問題,是培養單位自律和行業認證的責任。”
而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高校沒有頒發學位證書的完整權利,我國包括EMBA教育項目在內的學位,實際上是由政府負責。高校作為既沒有完全權利,也不負完全責任的委托方,在學歷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所受到的懲治遠小于其可以獲得的利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