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聽說讀寫四大版塊,每個版塊采取9分制。簡單說來,6分和8分的差異在于,前者相當于初級至中級英語水平,而后者接近或僅次于英語母語水平。當一個考生的口語或寫作接近英語母語水準時,他的閱讀和聽力水平還停留在基礎水平,雅思[微博]可能據此推斷,這名考生在主觀題部分背了題庫。當很多考生記憶了相同的句式、特別是復雜句式時,就在同一場考試中出現了大量雷同,雅思可能據此取消這些雷同考生的成績。“不白之冤”還是“冤有頭”?
在中國,背誦美文佳作是從小就要培養的技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是,在西方思維中,范文只是一種激發發散創造力的“引子”,直接套用范文的后果是相當嚴重的。
在英國學術領域,“雷同”絕對是個敏感詞。在英國高等院校,不管文科理科,所有作業在提交前都要經過“抄襲度”機器測試。作業中只要出現連續6個英文單詞與論文庫中的雷同,且沒有標明出處,整句話就會被判定為“抄襲”。當一篇文章中抄襲比例超過30%,整篇文章就會被認定為“抄襲”。
更加關鍵的是,英國學術界使用的論文庫不僅僅囊括已發表論文,還包括每一個學生遞交的論文。換句話中,一個學生如果引用了上個月自己寫的論文而不特別標注的話,也會被認定為“抄襲”。
“抄襲”的作業或考試會被取消成績且無法彌補,可能導致單科直接“掛掉”,甚至不能升級或畢業。由此不難想象,當一場考試中許多考生都套用一種腔調、語氣甚至句式、用詞,很難不被機器篩查出來并受到相應懲罰。
中國考生對考試違規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考場規則、作弊等方面,而忽略了“雷同”“抄襲”等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禁區。不同教育環境對“主觀創造”的苛求度不同,可能是導致考生“蒙冤”的主要原因。
如何避免“被誤傷”
既然存在“潛規則”,既然不能排除“誤傷”的可能,中國的考生們又當如何調整與應對?對此,陶春給出三大建議:全面發展不瘸腿、增強自信不氣餒、明確目的不投機。
全面發展不瘸腿,是指在英語學習中要全面發展聽說讀寫各項技能,做到均衡發展,不要出現明顯的瘸腿狀況,從而造成被“誤傷”的可能。
增強自信不氣餒,是專門給那些被取消成績考生的寄語。考生如果堅信自己是被“誤傷”,可以利用雅思考試查詢和申訴的窗口,向雅思官方詢問相關問題,一般會得到答復。總體而言,雅思是一個相對人性化的考試,即便對得到的答復不滿意,也不要產生受害人心理,不必有負擔,應該積極投入到下一次的考試中。值得注意的是,雅思考試過去有兩次考試間隔時間不少于90天的規定,現在雖然取消了這一限制,但在雅思官方看來,一個人的英語水平至少需要90天的訓練才有可能發生明顯變化,換句話說,在雅思官方的潛意識里,英語成績不會在短時間內大幅提高的判斷根深蒂固。
明確目的不投機,其實是給所有考生最誠懇的勸誡,不要把“應試”思維套用在雅思考試中。按照雅思官方的說法,正確的邏輯應該是:“為了適應海外學習生活而掌握應用英語的能力,雅思只是對你這種能力的評測手段。”陶春認為,只重視沖刺階段、一味地記憶范文例句存在兩大隱患,一是容易被機器判定為雷同,二是給今后的海外學習養成不好的語言習慣。在陶春看來,在應對外語考試中,真正的“捷徑”不在于死記硬背,不在于題海戰術,而在于摸索規律,充分發揮自己掌握的技能實現創造力的最大化。“在雅思寫作中,運用你清晰的英語語言邏輯,以及掌握的3000左右基礎詞匯量,就把一個事情描述清楚,做到這一點,起碼你可以拿到6分。”陶春認為,用簡單的詞匯和邏輯說清楚一個道理,就是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