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你幼兒園的小伙伴嗎?還記得放學后帶隊送你回家的幼兒園老師嗎?在泉州,有這么一群幸運的“孩子”,時隔41年,他們找到了彼此,更找到了當年的老師。師生齊聚一堂回憶幼年趣事,共享回憶之美,感謝老師啟蒙之恩。
朝陽幼兒園1974屆畢業師生合影
“我把咱們幼兒園聚會的照片發在朋友圈,大家都驚訝慘了,說是從沒聽過幼兒園還能聚起來的,羨慕得不得了!”48歲的黃曉新露出孩子般的微笑。她沒想到,去年和幼兒園老師陳安安偶然重逢后,同學們之間也能這么快重聚。“9月26日我們時隔41年第一次聚會,我們班有30人,現在找到二十幾個了,還差三四個,希望能通過海都報‘我要找到你’欄目,找到這些小伙伴,重陽節時帶著安安老師一起回幼兒園走走!”
感念師情 幼兒園同學重聚
“安安老師,我們來看你啦!”幼兒園畢業時7歲,一轉眼41年過去了,同學們都是中年人了,可一見到老師,大家還像孩子一般天真爛漫。昨日下午,黃曉新、蔡華偉、孫先慶3名同學又來到陳安安老師家里,自從重聚后,大家隔三岔五就會相約來看望陳老師。
陳老師很開心,拉著學生的手有講不完的話,“我教你們時你們才7歲呀,真沒想到你們能記得我,還常來看我,我很感激”。陳安安老師今年88歲了,從事幼教工作近30年。1957年,陳安安老師和5位夜校掃盲班的老師創辦了泉州市區第一所民辦幼兒園——峰榕幼兒園(后改名為朝陽幼兒園),到了58歲才離開講臺。陳老師年紀大了,可回憶起過去,仍滿懷激情,“當年苦是苦,看到孩子們現在都成材了,比什么都值得”。年齡大了,記憶力差了,陳老師述說起當年的故事有時難免重復,但學生們都認真、耐心地聽著,像是再聽老師講課。
、
“我們來看老師了,聯系不上的幾個同學,你們在哪”
“從幼兒園起我培養了愛畫畫的興趣,小學初中黑板報都是我出的。”黃曉新說,當時的幼兒園雖然課程沒現在豐富,但認真負責的老師們給了他們很好的啟蒙。拿著幼兒園的畢業照,陳老師和學生們一一辨認每一位同學,盡管很多人已經忘卻,但又是那么熟悉親切。
陳老師說,這個小家伙就是你
努力找尋 重陽節帶恩師逛校園
當年照相是個奢侈事兒,好在同學們留下了兩張運動會和畢業時的合影,有不少人是通過這些照片相認的。可不少人照片丟了,住址也換了,甚至在國外,大家是如何重聚的呢?
“有些同學小學時又同校,彼此有聯系,就這樣一個找一個,找到了七八個,”黃曉新說,去年偶然和陳老師重逢后,她想找同學的愿望更強烈了,可苦于沒有方法,“多虧了洪志強同學,他走街串巷,到處打聽同學們的情況。”
洪志強如今也是一名老師,他早就有找幼兒園同學的想法,“我采取的是‘人肉搜索’的笨辦法,回憶一些同學當年的住址,業余時間就去走走,找街坊打聽”。就這樣,洪志強數個月內找到了10余名同學,“有位女同學看見我,嚇得‘花枝亂顫’,奇怪我怎么找得到她”。洪志強說,他希望珍惜師生情、同學情的傳統能延續到下一代,他孩子讀幼兒園時,他也為其制作了一份幼兒園同學通訊錄,“希望他們長大以后還能常聚會,不像我們找得這么辛苦”。為了聯系上其他幾個同學,洪老師還寫了首小詩。
9月26日,同學們舉辦了第一次聚會,有同學笑說“現在的幼兒園都是家長聚,像我們這樣‘小朋友’聚會的,很可能在泉州是首例哦”。相隔41年沒見,師生們像是久別重逢的老友,無話不談。而對于陳老師來說,這次同學會對她意義非凡。“教書三十年,我是第一次參加學生們的同學聚會,太激動了”。
現在朝陽幼兒園已經改名叫鯉城中心幼兒園了,舊時的磚木校舍早已不見了影蹤,變成了一棟棟嶄新的房子,可美好的回憶永遠在那個老地方。同學們計劃著,重陽節那天聚起來帶著陳老師回學校走走,可現在還差三四名同學沒聯系上。“我們希望失去聯絡的同學們能聯系海都報,讓我們歲月不老,童真永存”。
(記者 喻蘭 田米 文/圖)
記得我們有約
洪志強
陽光鋪滿三朝巷,
溫暖了你我心田,
總會想起你是我的掛念。
是不是四十多年人生路太遠?
還是我們之約已經改變?
我的心一如從前!
當童心漸漸消散,
心中依然有你的容顏,
那條人生最初的起跑線,
帶我走過喜怒哀樂無悔無怨。
記得我們有約,
約在歲月的這一邊,
所有的時間都倒撥回童年。
記得我們有約,
約在重陽的這一天,
所有的誓言都來到終點,
讓我們真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