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食堂,是讓每個讀過大學的人愛恨交加的地方,在這個牽動著大家舌尖與體重的地方,無論味道如何,在窗口等待阿姨盛菜時,心里一定都默念著“多打點兒、多帶幾塊肉、手別抖”的咒語,很多大學生還會和室友們鉆研如何才能盛到心滿意足的菜量。
日前,來自吉林大學校園的微信公眾號“吉大生活圈”,發布了一條食堂打菜攻略———《如何讓食堂阿姨多打點兒肉》,為吃貨們講解了5種征服食堂阿姨以滿足舌尖與胃的方法。
日久生情型
“在固定窗口打飯,食堂大叔認得你后,有很大的概率會情不自禁地照顧你。”
實用指數:★★★★
大四學生楊超群點評:我曾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實踐了這條攻略的可操作性。幾乎每天12點都會到同一個窗口,更巧的是,每天都能碰見同一個阿姨。開始的時候她對我無動于衷,沒過多久開始對我微笑,一學期過去了,每次她給我打的那勺菜里,確實比別人的含肉量多。
醉翁之意型
“以孜然牛肉為例,打完之后請求阿姨再給點圓蔥,阿姨肯定不會一塊塊地挑圓蔥給你。”
實用指數:★★★☆
大三的陸同學點評:我比較愛吃青菜,不過剛開始的時候不好意思向打飯阿姨提出額外要求。后來有一次,打的是白菜炒肉,就冒昧地提出,讓阿姨給我多來幾塊白 菜,沒想到阿姨真的又給補了幾塊,里面竟然還夾了幾塊肉,幸福來得太突然了。不過這個策略實施起來也不太容易,因為不是每次都能幸運地得到補一勺的機會。
把握時機型
“食堂第一大定理:最后清場階段分量>最早進場階段分量>中場火爆階段分量。比如午飯,如果下午一點了才去,食堂阿姨巴不得剩下的整盆都給你。”
實用指數:★★★
大四的劉博點評:這個策略往往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是受多方面限制,需要你下午沒課,或懶得動身,或者豁出去餓著肚子等待最后時刻的饕餮。但是阿姨給得特 別多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多也就是比飯口時候多一點點而已。而且,過了飯點再來打飯,盤子里基本就是“殘羹冷炙”了。
撒嬌賣萌型
“看到叔叔叫帥哥,看到阿姨叫美女。”
實用指數:★★
大四的袁慧瑩點評:除了個別的叔叔阿姨不吃這套,總體來說效果還真是不錯的,嘴甜有禮貌的寶寶運氣總不會太差。而且,異性師傅和同性師傅給的分量絕對是有 差別的!比如精打細算的食堂大媽,在給男同學打飯時下手絕對比給女生的重;再比如我們學校賣麻辣燙的小哥,有一個女生去買,說想多要點土豆片,結果小哥給 她夾了半碗。所以說,選擇進擊對象很重要。
借助外力型
“阿姨,我幫我們老師打個飯。”
實用指數:0
吉大教工卜老師點評:基本上沒有老師會讓學生去幫忙打飯,而且就算是打著老師的名號去打飯,得到的也不過是正常該有的分量。話說這套攻略我們也應該研究一下,以后去教工食堂打飯的時候,也可以嘗試一下。
■揭秘
食堂阿姨的手為什么要抖?
這套攻略是否真的奏效?吉大飲食服務中心的張老師說,食堂服務員在為學生打飯菜時,都有嚴格的定量標準,打多打少并不取決于心情。
“我們是大鍋菜,有統一的投料標準,結合成本,計算出應有的份數與分量。”張老師說,為了保證每份飯菜的量一致,食堂選取專門尺碼的菜勺,窗口服務員在 打飯菜時,以一平勺稍微掛尖為標準。阿姨們抖手,是沒有掌握好深淺度,把菜抖出來是因為超過了標準,“不怎么抖手的服務員,基本都是經驗豐富的。”
張老師還透露了一個概率較高盛到更多飯菜的方法———直接張口要,“如果真覺得菜量小吃不飽,可以直接提出來,服務員通常情況下是不會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