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期間,福建各大高校都有一些學生選擇了留校。東南網、校通社記者聯合走訪調查——
他們為什么放棄“團圓”
許同學和伙伴們開設3D打印特色冬令營。
東南網2月15日訊(本網見習記者 張立慶 校通社記者 張德良 田紅利 黃鵬輝)當大家沉浸于猴年春節全家團圓的喜悅中,有這么一群大學生,他們選擇了“堅守”在校園,或是因為兒時夢想,或是因為創業,或是因為另一種陪伴。
他們為何沒回家?是什么阻礙了他們回家的腳步?這個春節,他們又將如何度過?春節前夕,東南網記者聯合校通社記者進行了調查。
一:為了延續兒時夢想
小眼睛,細眉毛,配上靦腆的笑容,身形瘦瘦的李同學,是福州大學的大一新生,來自內蒙古。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福州一家體育特級俱樂部練習極限特技——極限武術、極限腿道。他說,這次不回家過年的原因就是為了延續兒時的夢想,學習極限特技。
“我從小練習跆拳道,一直練到紅帶段位,但是在這個俱樂部里,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卑’,因為這里是全國最牛的特技俱樂部,來的都是全國各地的館長,最次的也是黑帶。雖然我什么都不會,但是不能慫,騰空,轉體,空翻,這些都需要付出極大勇氣。”
當記者問起如何度過這個春節時,他說:“畫餅充饑……在內蒙古,零下40℃,有雪,有冰燈,可以喝酒吃肉,還有朋友。一出門,渾身透著舒服的冷,一回家,暖氣烤得空氣都是熱乎乎的。”
二:陪男朋友打拼
“我沒回家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男朋友的公司沒放假啊!”來自福建工程學院的陳同學笑了笑解釋道,“因為男朋友是一個創業大學生,為了和他一起打拼事業,所以也就當了留守大學生。”
“過完年,等男朋友放假了,還打算借寒假機會拜訪一下男方父母。作為一個南方女孩,長這么大都沒見過雪,很想去男朋友家鄉領略一下北方飛雪。另外還要給父母親直播北方過年的習俗呢!”陳同學說。
三:為創業夢想而留守
“實現夢想的路上,需要犧牲很多東西,但我相信通過努力和堅持,我們一定會成功。”在福州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里,來自福建工程學院的許同學告訴記者。去年10月份,他們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向廣大朋友宣傳和培訓3D打印技術及應用。因公司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大量的宣傳和管理,所以伙伴們今年寒假不回家,在福州開設3D打印特色冬令營。談及留守在校的體會,許同學說:“看到團隊成員白天不顧惡劣天氣,四處擺點宣傳,給小朋友們培訓上課;晚上熬夜寫策劃、文案,心里感到特別的溫暖。”
四:當個文化傳播志愿者
黃同學是福建師范大學大三學生,雖然家就在泉州南安,但是這個春節,她也選擇了不回家。據介紹,自從寒假開始,她就申請了微信個人公眾號,計劃春節期間,通過對全省各地文化景點的走訪、調查,寫些文章推送到公眾號里。在她的計劃表里,記者看到,福州三坊七巷、泉州海絲文化公園、東湖街海交館、潯埔漁村、蔡氏古民居、天后宮、南音、梨園戲、木偶戲等,她都將進行親身體驗。
“我想站在年輕一代的角度看福建文化,更希望能有更多人通過我的努力了解福建,認識我的家鄉泉州。”黃同學說。
還有一些留守的同學告訴記者,因為家離學校遠,回去不僅時間有限,也會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所以就留在學校學習,給自己充電,或者參加勤工儉學,為下個學期的生活費做打算。然而,即使心里再堅強,他們依然坦言難熬除夕那天對家的思念,他們也希望感情能夠得到些許慰藉。
學校:尊重學生個人選擇
在記者采訪中,不少高校相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到春節是個舉家團圓的節日,因此學校大多要求學生全部回家過年,對于一些確因家庭經濟原因無法回家的學生,學校也會通過幫助購買車票等方式讓其回家過年。
“應當尊重大學生的個人選擇,對于一些確實沒有回家過年的同學,我們學校每年都會舉辦除夕團年宴,今年也不例外。”莆田學院學生工作處的吳繼云老師如是說。
對于春節期間留守學校的大學生們,福州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系主任甘滿堂認為,不少學校出于管理方面的難題,因此也就主張學生全部回家過年,這就會導致部分學生可能瞞著學校居住在校外,帶來一些安全隱患。
在他看來,學校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為學生提供人性化的關懷服務,比如提供宿舍、安排輔導員值班,對學生思想狀態進行跟蹤,舉辦年夜飯等活動解決學生的心靈空檔期。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利用新媒體等手段,組織師生給留守同學的家鄉親人拜年,拉近學校、同學與家庭之間的心靈距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