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24日訊 昨天,泉州各大中小學開始新學期的課程。開學第一天,要提交寒假作業,對于許多玩了一個寒假的孩子來說,前幾天幾乎都在趕作業中度過。
黃先生的女兒就是其中一員,今年寒假,一家出國探親,正月十三回泉州后,他便催著女兒趕緊做作業。哪想,女兒一副悠哉樣子,不停地拿手機拍作業,然后一邊看手機一邊做作業。這一舉動,讓黃先生很生氣,一把奪過手機,卻發現屏幕停留在一道數學題上。
手機一拍,一秒就出答案,家長擔心成為抄作業的工具 美瑞\漫畫
原來,手機上裝有一款答題軟件,只要把作業題目拍照上傳到軟件,馬上就能搜到答案。“這不是抄作業嗎?”黃先生很納悶。
黃先生的擔憂不無道理,海都記者昨日走訪,發現此類答題軟件還不少,在初中和高中還很普及。
#侃神器#
拍題目上傳,一秒不到出答案
小彭是泉州某中學高三年級的一名學生,她的手機,裝了好幾種答題軟件。
“一個軟件找不到答案,就去另一個找,班里同學們都這樣。”小彭說,去年她有道數學題不會做,請教同學,同學便拿出手機拍下作業上傳,按下搜索鍵后,屏幕立刻出現詳細解題過程,這讓她很吃驚,于是也跟著下載答題軟件,后來發現,班里同學幾乎每人手機都有裝。
上高三后,小彭使用答題軟件更頻繁,主要用于解答數學題。她說,高三要做很多數學練習,可練習冊后面往往只有答案,解題過程只寫“略”,遇上想不通的難題,老師又不在,就拍照搜索,十分便捷。
昨日,海都記者在手機軟件下載里輸入關鍵詞“作業幫忙”,搜到10多個答題軟件,且全部免費。這些軟件功能相似,主要包括拍照搜題、語音搜題、同步練習、老師答疑、答案解析、作文搜索、求助學霸等。記者找了一道高一數學題,拍照上傳,一秒鐘不到,就搜索到答案。
這些軟件為何能如此快速提供答案?泉州一位軟件開發師稱,軟件平臺是利用大數據、圖片識別等技術,用戶上傳照片后,可以從別人完成的題庫中快速識別,在線匹配相同、相似的問題以及解答過程,而提供答案的人非常多,有在校學生,有上班族,也有很多老師。
根據都市快報報道,這些人通過提供解答過程及答案等方式,就能獲取軟件里的“財富值”,積累到一定程度后,便能換取該軟件商城里的獎勵。例如,一位在校生在3個月內幫其他用戶解答22336道題,累積財富值31萬多,兌換一臺蘋果筆記本。
拍照搜索一道數學題,一秒鐘就找到答案
#家長說#
擔心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省略了
對于上網搜索答案,許多人并不陌生,幾年前,就有人去社交網站、搜索引擎上發布作業“求助帖”,但這種方式無法得到在線快速解答。因此,更方便快捷的手機答題軟件一出爐,就受到不少學生的青睞。黃先生女兒使用的那款軟件,截至2015年12月,用戶量就突破8000萬。
看到女兒手機上的答題軟件后,黃先生第一反應就是刪掉,然后考慮給女兒換個老人手機。但刪完后,他又想到,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一直在外面做生意,連女兒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也做不出來,更別提寫作文等。他曾給女兒請過家庭教師,但女兒性格內向,不喜歡交流,成績進步不大,也就沒再請。他理解孩子用軟件的原因,可依然覺得這樣不好,“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省略了”,因此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好。
孩子正讀小學六年級的林女士也說,她的兒子對答題軟件非常依賴,好幾次考試,老師發現,作業里他會做的題目,一到考試就完全不會答,后來才知道是平時用了答題軟件,于是她就把兒子手機里的軟件全部卸載。
不過,一些答題軟件里還有練習、知識點解答、錯題本等其他工具,一些家長也想借助這類軟件,輔導孩子學習。
#老師說#
寧愿孩子答錯題,因為能讓老師發現問題
昨日,海都記者咨詢了泉州一中、五中、十一中的幾名老師,他們都表示,學生當中確實有很多人在用答題軟件做作業,尤其是數學作業。
泉州一中一位老師說,科技的確改變生活,但也是把雙刃劍。對自控力強的學生來說,答題軟件可以提高自學能力,平時在解答作業或參加興趣班遇到難題時,可以通過搜索題目的難點及解答思路,借此分析出自己在哪些知識點上出現不足,加以改進。
但是,自控力差的學生下載此類軟件,主要是為了圖方便,并不關心解答過程,他們并不在乎自己到底有沒有弄懂,軟件成為他們抄作業的工具。這樣,作業也失去了意義,還容易讓孩子們產生依賴,變得拖延、懶惰、不愛動腦子。面對這種情況,她也無奈,因為智能手機普及率太高,每個孩子人手一部,根本沒法控制,她只能鼓勵學生遇到難題,多問問老師或同學,這本身就是一個自我體驗的學習過程。
浙江一所中學的副校長在接受都市快報采訪時就坦言,她寧愿看到孩子做作業時答錯題,這樣至少老師能及時發現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針對性地加以輔導,如果孩子平時利用軟件把本來不懂的題目做對了,那么遇到重大考試,剛好碰到同樣或同類型的題目,該怎么辦?(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