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中的李白形象。中新社發 蘇丹 攝
此外,蒙曼還指出,性格上的差異也在詩人交往中有所影響。
“李白是一個飄飄欲仙的人。他看到自己的多,看到人間的少,當然看到朋友也會少一點。他一直在自我表達,像‘我是多么偉大’、‘別人應該怎么重視我’、‘他不重視我他怎么不對’,另外就看神仙過什么日子,要跟神仙一起遨游世界。而杜甫更關注人間現實,兩人有某種精神上的鴻溝在。”她說。
和李杜的狀況不同,白居易和元稹就是那種年齡相仿、性格相近詩人的典范。“元稹和白居易兩人唱和不斷。元稹有詩就寫‘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如何。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意思是信一來,元稹還沒看信眼淚就先下來了,把家人嚇壞了;后來覺得不會是什么大事,一定是得到白居易的信了,只有他的信才能引起元稹如此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