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對大多數人來說,小時候在語文課上讀課文的時候,都不會去懷疑課文里的內容有可能是假的。可是事實上,它還真有可能是假的。早在2009年,杭州就有三名較真的語文老師,對一系列小學語文教材提出質疑,打頭一篇就是《愛迪生救媽媽》,說7歲的愛迪生想出辦法協助了媽媽的闌尾手術,救了母親的性命。
然而,時隔八年,這篇課文卻依舊在孩子們的課本中。最近這兩天,關于“假課文”的爭議再次引發人們關注。對此,人教社相關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已經向教育部寫了相關的情況說明,聲稱這篇課文有相應的文章來源。
“愛迪生7歲那年,媽媽闌尾炎卻來不及去醫院,只得在家中手術。燈光昏暗,愛迪生想出了用鏡子聚光的辦法,協助醫生手術成功,媽媽得救了。”可能不少人會懷疑這段話的真實性。然而,這篇值得推敲的文章,恰恰出自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愛迪生救媽媽》。其實早在8年前,浙江有三位較真的語文老師,就曾對一系列小學語文教材真實性提出質疑,第一篇就是《愛迪生救媽媽》。別的且不論,據歷史資料顯示,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的記載是1886年,而按照課本里說的,1847年出生的愛迪生協助媽媽闌尾炎手術成功那年僅僅7歲,也就是1854年。湖北某小學語文老師徐寧認為,設置這篇課文是為了重點講愛迪生的機智和對媽媽的愛。但是,細節不清、不嚴謹的地方很明顯。
其實語文課本真實性被質疑的文章不止上面一篇。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中說1989年洛杉磯大地震,父親沖向兒子學校。但事實上洛杉磯大地震發生在1994年1月17號的凌晨4點多,即使地震中真有父親救兒子的感人故事,也絕不會發生在凌晨,還在上課的校園。一位已教了10年小學語文的教師對記者坦言,她遇到不確定的內容并不會直接教給孩子,而是會留有余地,聚焦寫作手法、忽略背景內容,把它當作文學作品教學,而非真實故事。但對于不少剛工作的年輕老師來說,或許就會很難協調處理“課文有爭議”的情況。
一位老教師建議,“有這么多專家進行編排的話,而且經過這么多次改版,真實的,必須是正確的,我就這么跟他們(年輕教師)說,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需要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也就是不要盲從。”
與此同時,大部分孩子對教材的真實和準確性都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