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遭受嚴厲打擊,目前裸條借貸現(xiàn)象依然未根絕,一些放貸群中,仍存在裸條借貸現(xiàn)象。
近日,網絡借條管理平臺“今借到”發(fā)起“今濟計劃”,尋找陽光投資人,解救陷入多頭借貸的大學生,總共收集到3121份大學生求助信息。南都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中來自985高校和211高校的占比不到一成,其余全部來自普通院校和高職大專學生。3121位申請者中,女性學生占比超過七成。
有學生從47家平臺借款
為幫助深陷多頭借貸的大學生,“今借到”平臺負責人馬衛(wèi)東出資100萬元,并號召社會各界陽光投資人出資共同設立“今濟基金”。從首次公布“今濟計劃”至今,“今濟計劃”共計收到3121位學生的求助。
南都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這3121位大學生,最少從5家平臺借款,最多的大學生從47家平臺借款,平均借款平臺8.75家,借款金額在一萬多元至近百萬不等,平均借款66587.7元,合計借款金額達2.06億元。
這些大學生基本上屬于借舊貸還新貸的狀態(tài),以至于借款越滾越大。
“去年2月,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缺錢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買禮物送給女朋友,鬼使神差地從借款平臺上借款了。”同濟大學研三學生小王目前正在準備畢業(yè)論文答辯,但27個平臺,十多萬元的借款,讓小王寢食難安。小王告訴南都記者,自己父母都是農民,本科畢業(yè)于鄭州大學,研究生考入同濟后,日子忙碌而充實。但開始從網貸平臺借款后,利滾利越來越高,只得從其他平臺轉借,拆東墻補西墻,所有的生活都被打亂。“7月份就要去一家國企上班了,希望這段時間不要出什么事兒,未來有工資后,一切都能好起來。”小王表示。
前述從47家平臺借款的大學生告訴南都記者,自己當初因為購買手機,而從校園貸平臺借款,為了還款,又通過其他平臺借款。“不知不覺已經借到了47個平臺,欠了數十萬,有時壓力大得睡不著覺。”該生表示。
超七成欠款大學生為女生
而從借款學校分布來看,僅70位大學生來自于985高校,221位來自于211高校,1410位大學生來自于本科院校,其余1711位來自于高職和大專院校。
而從借款者的年級分布來看,大一學生共有559人、大二學生有1135位、大三學生有1018位、大四學生有337人、大五學生有47人、研究生及以上有25人。
在借款的學生中,超過七成為女大學生。
此前,南都記者在放貸群中調查發(fā)現(xiàn),放貸者更傾向于女大學生,且最喜歡25歲以下的女大學生。有放款人表示,女大學生是最優(yōu)質客戶,她們一般比較單純,在乎名聲,并且可以通過學信網進行查詢學號,還不上了還可以有家人還,借出去的錢更有保障。漂亮的女大學生,貸款額度可以提升。“漂亮的女大學生,可以進行二次開發(fā),裸條銷售只是小兒科,更大的福利,你懂的。”放款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