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日均涌進游客8000人
無論是清華還是北大的校園,為了應對暑期參觀游覽的高峰,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昨天,記者來到北大,從北大東側門向外望去,一條等待入校參觀的游客長龍沿著人行道一路延伸,拐過中關村北大街路口向北延伸了上百米。保安說,最多的時候隊伍一度排到了中關園北的公交站,甚至還會拐到中關園北站附近的天橋上去。
記者從北大了解到,該校針對團體入校參觀實行預約制度,從7月12日開放到31日,北大東側門散客登記入校數日均達2688人,還有大量的兒童沒有登記;東門團體預約入校日均3700余人;因校內培訓班、備案活動、會議等事宜入校近2000人。總計下來,每天進入燕園參觀游覽或參加活動的游客人數平均為8000人左右。而據北大用數學模型對校園環境承載力的估算,校園承載流動人數的上限大約在5700人。
高溫天氣和持續不斷的人流給一線工作的保衛人員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多名保安員中暑,甚至出現過一天內三名值勤保安員中暑的情況。
專家建議引入行政處罰
無論是在清華還是北大的校園,記者隨處可見巡邏勸導游客的安保人員。在清華禮堂草坪,一名保安看到游客持續不斷踩入草坪,生氣地喊道:“你們這是來感受名校的還是來破壞名校的!你愿意讓孩子未來的母校被這樣破壞嗎!”
在北大,一名保安沿著未名湖邊的道路邊巡邏邊撿游客丟下的垃圾,水瓶、塑料袋、各種食品的包裝袋……“幸好隨處都能找到垃圾桶,不然一會手里就拿不下了。”保安靦腆地笑道。清華、北大兩所學校的保衛部門負責人都表示,對于參觀者的不文明行為,他們只能規勸,“在校門口維護入校秩序時,我們嘗試過與城管和交管部門合作,但在校園內,只能我們自己來,確實力不從心,而且因為沒有執法權,管理力度有限。”
如何讓高校游變得文明有序,既讓參觀者滿意,又讓學校在暑期能“喘口氣”?教育學博士侯正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高校不妨建立一套與政府部門共同合作的機制,比如政府執法部門派駐執法人員進駐高校,對高校參觀中出現的不文明現象進行行政處罰,“在城市里吐痰、丟垃圾、闖紅燈要罰款,進了高校反而沒事兒了,這樣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