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越來越多的學校重視哲學課
“兒童哲學中的 哲學 ,不同于高校學術體系中的哲學,更多的是日常生活意義上的哲學。”高老師給兒童哲學下的這個定義,讓現場爸媽豁然開朗,難怪一只小螞蟻的故事都能拿來上課。
在許多兒童哲學的專家看來,“兒童哲學”是以哲學為載體來推動幼兒各項核心素養的發展,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大問題”,有助于呵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他們能持續探索自身和周圍的世界,提升智力發展的深度。另外,還能轉變成人傳統的兒童觀——認為幼兒完全沒有理智思考的能力。
協和幼兒園負責人告訴錢報記者,之所以引進兒童哲學課程,一來是希望保護并發展孩子的理性思維能力,讓他們從小就變得有智慧、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二來是想將兒童哲學的理念滲透到學前教育與家庭教育中,提升教師和家長的兒童意識,使他們成為“智慧型教師”和“智慧型家長”。
在高老師的課上,他手把手教爸媽們,如何做引導孩子思考哲學、探索世界的“智慧型家長”。
啟動時,可以是任意一項日常活動,只要活動在設計時包含了某個或某些重要的哲學問題即可。高老師特別推薦的方式,是閱讀繪本,因為目前市場上有大量兒童哲學主題的繪本。然后,鼓勵和引導孩子根據活動或者繪本提問,并讓孩子談談自己的想法,通過反問等形式幫助他們不斷探究和思考;最后幫助孩子總結觀點,得出更好的結論。
協和幼兒園的負責人向錢報記者透露,幼兒園共設計了面向家長、教師和孩子的三種兒童哲學課程。給孩子設計的課程以活動情景為主,哲學主題包括“嫉妒”——“我不喜歡媽媽生小寶”、“認識自我”——“我為什么要上學”;“社會”——“你必須同意別人的意見嗎”;“死亡”——“人有沒有辦法不生病”等等。
據錢報記者了解,不止幼兒園,近年杭州越來越多的中小學也開始關注兒童哲學。早在幾年前,長江實驗小學就開出了兒童哲學課,開設后的學習效果,則出乎家長和老師的意料之外。在一般人看來,哲學是十分深奧的,但事實上,兒童哲學比我們想象的有趣。學校在兒童哲學課后做了一個小調查,發現孩子們十分喜歡哲學課的課堂氛圍,有一位孩子說:“我覺得我的哲學課是最有趣的,因為不管我回答得怎么樣,都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