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無煙日是幾月幾日 2018世界無煙日主題及宣傳資料
煙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疾病,煙草危害是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1987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6屆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上建議把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World No-Tobacco Day),并從1988年開始執行。從1989年開始,世界無煙日改為每年的5月31日。
2018年5月31日是第31個世界無煙日,本次世界無煙日的主題是“煙草和心臟病”。我國居民吸煙狀況如何?煙草到底有哪些危害?怎樣巧妙戒煙?一起來看↓↓↓
第31個“世界無煙日”宣傳海報。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網站
●我國居民吸煙狀況如何?
煙草危害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全球每年因吸煙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600萬,超過因艾滋病、結核、瘧疾導致的死亡人數之和。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吸煙對人民群眾健康的影響尤為嚴重。據調查,我國吸煙人群逾3億,另有約7.4億不吸煙人群遭受二手煙的危害;每年因吸煙相關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數超過100萬,如對吸煙流行狀況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每年死亡人數將突破300萬,成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所不堪承受之重。
●吸煙的危害有哪些?
煙草燃燒的煙霧中含有4000多種已知的化學物質,它們是造成吸煙者成癮和健康損害的罪魁禍首。主要有害物質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尼古丁可引發血管收縮,心跳加快,使血壓升高、血管內膜受損,加重動脈硬化,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焦油是引起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也會加重哮喘和其他肺部疾病的癥狀。一氧化碳是迫使氧氣脫離紅血球的物質,從而造成缺氧,還會使膽固醇增多,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吸煙與心腦血管疾病、肺癌等多種疾病存在密切關系。
經常吸煙的人血液黏度會發生改變,其體內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質也會增加,從而影響紅細胞膜的通透性和紅細胞變形能力,促使血液中的紅細胞、血小板等大量聚集,使全血黏度增高,形成血栓。血栓如果發生在心臟,就是心梗;如果在腦中,就是中風。吸煙可以導致心臟損傷,增加冠心病的風險。吸煙可以導致腦血管和頸部動脈損害,增加中風的風險。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病及死亡風險越高。
吸煙時間越長,量越大,患肺癌的危險性越高。吸煙還易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煙與口腔癌、咽喉癌、乳腺癌、胰腺癌、腎癌、白血病、子宮頸癌等多種癌癥有關。吸煙還可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和男性不育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