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11月11日電 身穿白色“禮服”,搖晃著酒杯,時不時淺酌一口啤酒,然后與旁人輕聲交談幾句,當這樣的場景并不是在夜晚的酒吧,而是存在于一所大學的教學樓里,這樣的反差,會不會讓人有些猝不及防?11日,陜西科技大學的啤酒生產實訓中心再次迎來不少學子,一場別開生面的“釀酒課”就此拉開帷幕。
位于西安市北部的陜西科技大學(以下簡稱為陜科大),是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大學。“釀酒課”主要為了培養學生觀察微生物生長、了解啤酒釀造工藝等內容。
陜科大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孫敏稱,該院啤酒生產實訓中心包含了啤酒工業化生產的全部工藝過程及產品控制分析,可分為“啤酒小規模生產”“啤酒分析檢測”“工業微生物實驗”三大模塊。中心可完成啤酒中試生產及工藝的開發、相關工業菌種的保藏與篩選、技術服務與培訓、基礎分析與檢測。
在“釀酒課”教室里擺放著幾個巨大的金屬酒桶,不同原材料制作的啤酒正在里面慢慢發酵。教室的另一側是實驗室,釀造好的酒要在此處進行觀察、分類、評分,作出系統報告分析。
“該課程主要是為了讓我們把自己的所學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自己動手能力,讓我們在釀酒發酵過程中觀察和了解一些微生物的作用。”陜科大學生許超認為,釀酒注重的是釀造的過程,而非釀出了什么酒,是一種與微生物相關的科學研究。
據該課程負責人介紹,啤酒是一個成分復雜的膠體溶液,成分的不同和工藝條件的差別,造成了啤酒的差異。為了更加生動地了解啤酒的口味,學生們品嘗自己釀造的啤酒,也是該課程的重要環節。評酒的要求很高,如用大小統一的玻璃杯,酒溫以10至12℃為宜,一般從距杯口3cm處倒入,倒酒速度適中等等。
“上大學之前我是不喝酒的,現在參加釀酒實驗后,為了不浪費打出來的啤酒,我會把啤酒帶給舍友們喝,現在大家的酒量有所見長。”學生田國蕊笑稱,在課堂上,經常有同學為了品鑒不同風味的啤酒,不一會兒便喝得臉紅耳赤。
據陜科大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院方表示,在啤酒生產實訓中心開設“釀酒課”,可改善實驗、實踐環節與理論課程脫節的狀況。在此可完成部分工藝課程教學、綜合性實驗、生產性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具有探索新工藝、新技術和進行小規模啤酒生產試驗等專業技能。(記者 黨田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