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吹笛子時,有人已經從3D打印機里打印出一只花瓶;有人在談論風水時,有人抑制住心中喜悅,計算今天又從股市里賺了多少錢……您能相信,這些是發生在中學校園里的事嗎?
千真萬確!這是廈門一中高一年級的選修課的場景——本學期,廈門一中一口氣為高一學生開出79門選修課,它們大多是這所學校老師利用自己專長開設的校本課程。從第一周上課情況看,諸如風水課、養生課等看似不務正業的課,受到熱捧。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文/本報記者 佘崢
為何開? 學校不能只教高考要考的
廈門一中教務處副主任王可怡昨天說,今后,廈門一中每位高中生在高一整個學期和高二的上學期,至少要選修三門校本課程,即每學期一門。今年的高一學生成為首批“幸福的小白鼠”,他們必須像大學生那樣,通過網上去“搶”選修課。
王可怡說,79門選修課信息提前一周公布給學生,包括上課的老師,上課內容、安排等等。這其實是必選的選修課,即每人都要選一門,每周上兩節,完成18節課學習,可獲得兩個學分。
換句話說,每位廈門一中高中生至少要修6分的校本課程學分。王可怡也坦承,2006年開始的高中課改發展到現在,學分已經形同虛設。換句話說,這是廈門一中自己的“家規”。
這又為了什么?王可怡說,學校不能只教高考要考的知識,我們要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條件。
事實上,79門選修課代表廈門一中正式啟動高中多樣化發展實踐,它的要點是:學校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才能讓不同的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從而發展自己的個性。
誰來教? 絕大部分是一中老師開課
3月11日12:30,廈門一中開放選課系統,不到2分鐘,熱門課基本上一搶而空,據說熱烈的程度相當于微信搶紅包。
79門課中,絕大部分是廈門一中老師開設的,王可怡說,原則上,每位老師都要開設一門,但并非因此毫無門檻,每位開課的老師要編寫出18節課的教材。
總的看來,老師開的選修課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自己所教的學科知識的延伸,譬如生物老師開了《季節性食補與科學養生》,政治老師要教《天天理財》,另一類純粹是老師自己的興趣。
鐘有長就屬于后一類“不務正業”,身為地理老師的他開了一門《竹笛》課——這次選修課徹底暴露了他的“身份”:這位平日講山川河流的老師,從上初中一年級時就開始吹竹笛。
王可怡說,每位老師都會面臨壓力,學期結束后,那些不受學生歡迎的選修課將被關閉。
特寫
風水課上講科學
昨天,在竹笛班初學者不成調的咿咿呀呀喧鬧聲中,隔壁教室,地理老師熊永良心平氣和地開始《風水文化與地理》的講解,臺下有22名學生。
22名學生的陣容,顯示熊永良開的這門選修課爆棚——1000余名學生有79門課可選,每門課的上限就是20余人。
熊永良說,很多人認為“風水”是迷信,其實,風水里有科學。
他舉例說,風水師說住宅大門不能正對著大馬路,門前道路如果呈弓形,則為不吉。這里的科學道理在于,門前的道路如果弧形向外彎出——宛如一把弓,圓弧向著屋內,路上有車輛駛過,由于向心力作用,揚起的灰塵、排出的尾氣會極大地污染家里的空氣質量;每天沒完沒了的喇叭聲,大卡車經過的噪聲和地面震動,會讓家人感到心煩意亂,休息不好;更重要的是,車輛頻繁往來,如果沒及時減速拐彎,容易引發交通事故,這種環境下,老人小孩的行動不自由,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膽。所以,在這種環境住久了,人的生理、心理肯定會受到傷害,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熊永良昨天對學生說:“風水的核心本質其實是人地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