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傍晚,光澤一中“三角戲興趣班”的學員正在進行排練活動。在一中校園里會唱“家鄉的歌”、會演“家鄉的戲”成為一種時尚,而把這一民間藝術引入校園的,正是一中藝術教研組組長、音樂教師卓麗英。
從教三十多年來,她把自己擅長的民族音樂、舞蹈、現代京劇傳授給學生,而能夠把三角戲帶入課堂并成為學校的一種時尚,還得從2012年光澤一中承擔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說起。
那年,學校領導跟卓麗英商量,希望她承擔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閩北音樂進課堂》的課題任務。為了把課題做好,她自己出經費,組織課題組成員深入民間調查走訪,最終選擇了最富有閩北鄉土音樂代表性的南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光澤“三角戲”,作為省課題研究的核心研究課題。課題確定后,她和課題組成員利用節假日深入民間調研,拜訪崇仁鄉儒堂村三路坑自然村的吳木金、吳龍興父子。教師們從他們那里不但獲得了三角戲的第一手資料,也開闊了眼界、激發了教師學唱、學演的熱情。
光澤“三角戲”雖好,可如何讓從沒接觸過“三角戲”的學生接受?卓麗英創建了校學生三角戲團,承擔起以高級音樂教師為骨干核心力量的總負責、藝術總指導,對校本教材開發的三角戲《斑鳩接姐姐》的大戲本、光盤作了深層次的剖析、學習、錘煉與探究。深刻領會其音樂旋律內涵、規律,記錄曲調旋律,掌握每個角色的唱腔、韻味、動作、表演技巧及器樂、打擊樂、后臺伴奏的演奏技巧。為了能使三角戲順利登上舞臺,踐行校本教材開發的鄉土音樂資源,她對傳統三角戲《斑鳩接姐姐》進行改編整合、吸取精華,創編出《斑鳩哥哥》新角色、校園獨幕小三角戲。
2013年5月,《斑鳩接姐姐》在光一中藝術節的演出非常成功,獲得各級領導、師生的高度評價。吳龍興師徒等三角戲藝人作為特邀嘉賓,觀看演出后拍手稱贊:演得太好了,教師教得好、學生扮相好。并且當場邀請演員們參加他們的三角戲團演出。2014年11月,光一中申報的以卓麗英為課題組長的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規劃課題《閩北音樂進課堂》結題,同年12月4日,光澤一中“三角戲”示范基地獲批第四批福建省特色文化示范基地。
卓麗英表示,今年六月份就要退休了,但她還會一直關注光澤“三角戲”進課堂,繼續創編更多適合青少年的劇本,同時指導年輕的老師來弘揚、傳承光澤“三角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