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是,孩子們是土雞的“股東”,照料土雞也格外細心
老師向學生購買勞動成果
幼兒園的磚頭房前種著各種蔬菜,圍了雞圈。只見一只大花雞溜出雞圈,一個光頭幼童趕忙撿起竹竿來趕,人搖搖晃晃的。這時,又圍上幾個光頭幼童支援,在老師指導下,將雞抓回雞圈,小臉笑開了花。
雞是學生買回雛雞養的,養大后老師花錢買。學生能申請當門衛,“學著有禮貌,以及判斷誰來能開門”;學生也能申請當廚師,“如果當天廚房沒人做飯,大家就都沒飯吃”。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幫小屁孩組成的足球隊,居然連連踢贏大學城里的大學生球隊。“踢球成為他們自然的生活方式,刮風下雨照踢不誤。想搞素質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體能素質。”張嘉泉說。
廢棄的房子,老師和孩子們在墻上涂上色彩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伙食也是孩子們自己掌廚。
這種教學方式見仁見智
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偏激,見仁見智。不過,善恩學校至少讓8歲的小志堅有學可上。小志堅是本報報道過的對象。從出生起,他陸續動過七八次唇腭裂手術,半年多前,他和養父露宿解放大橋下近一個月。當時他已超過上小學的年齡,他的養父問了福州多所小學,校方都告知名額已滿。善恩學校給了他一個身心愉悅的環境,并免去他的一切費用。記者見到他時,發現比半年前,他開朗了不少,正在滿頭大汗地踢足球,也有了同齡玩伴。
今天是“六一”,本報祝善恩學校學生及所有孩子健康快樂!(記者 雷巖平 朱丹華/文 張人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