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由晉江籍大學生志愿者團隊“教育改變晉江”發起的第七期第二場“準大學生學前教育公益培訓”活動在晉江東石鎮僑聲中學落幕。為期兩天的活動,吸引了60多名準大一新生參加。
“教育改變晉江”是一個晉江青年大學生志愿者協會,致力于為晉江中學生規劃高中規劃大學。活動中,在校大學生們與新生們分享了自己的大學關鍵詞,大學生活規劃、專業課學習、學生工作及課外志愿活動等內容。
活動結束,學員合影。
其中,“小班模式”的創建,讓準大一新生們獲益匪淺。“小班教學是從2012年的暑假開始實行的,每次都經過報名、遴選等流程,選出合適的教改成員,每小班2-3個搭檔做班主任,踐行一年負責制帶10個左右的新生,適應大學的生活。”此次第七期班主任部負責人侯奕凡說道。
對于小班教學,第五期學員福州大學2013級的蔡世逸也是受益者之一,他說:“我以前也有教改的班主任帶過,確實是會比同級的同學更快過渡。”而第六期學員的許如意至今還記得自己當時的“班主任”反思自己做得不夠到位時的認真,很令她感動。
現場,為了讓學員們盡快融入“班級”,志愿者們還安排了“九個蘿卜七個坑”、“七巧板擺放大比拼”、剪貼畫勾勒“我和大學”等素質拓展游戲。“玩了游戲以后,學員和班主任之間的相處和了解會更多一些。寓教于樂,發現不足,班主任們接下來的鼓勵、輔導工作也會更加明確一些。”志愿者肖志軍說道。
來自福建醫科大學2013級的謝泓源,是團隊中目前唯一一個連續做了兩期班主任的志愿者。“就像這期畢業典禮上學員說的,我們告訴他們大學好的事情,當然也會有不好的事情,毫無疑問都是出于分享,出于真實。”對于如何擔任“班主任”,謝泓源表示自己也在成長,“去年我每天幾乎都會在群里和他們聊天之后,用一句比較簡短有力的話來共勉,但是今年我會更尊重個性化,私聊回答不同的問題。這也是我自身的一種成長,但沒有改變的是分享與更好地指導他們過好大學的初衷。”(通社大學生記者 張培華 通訊員 吳佳欣/文 楊茵茵 李玉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