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中國的教師節,學生們紛紛備好給老師的禮物,感謝師恩。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不同的膚色、講著不同的語言,卻同樣與中國學生熱情交流;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卻同樣被中國文化所吸引……他們是來到榕城的外籍教師,他們的努力為榕城教育注入了活力。在第3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本報記者走訪身在榕城的外教,聽他們講述在異國他鄉的別樣教師節。
David展示學生贈送的簽名T恤
David:
學生送的T恤 最特別
在閩江學院愛恩國際學院的教師辦公室里,有一張辦公桌十分特別。桌上貼著一張Q版漫畫,漫畫中的人物身形微胖,黃發卷曲,憨厚而和藹。他是來自美國的外籍教師David。在去年該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師”評選中,他以高票獲得提名獎,這張漫畫是參評時學生為他繪制的。
今年38歲的David來到中國以前,曾是紐約摩根大通公司地區投資部門的副總裁,還創辦有自己的投資公司。雖然事業上一帆風順,但他也因此被捆綁住了個人時間和精力。
“當我意識到生活不只是工作和賺錢時,我毅然決定放下一切,來到中國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David說。
“雖然我常常因為說錯話而鬧笑話,但我樂在其中。”在閩江學院任職的4年中,David總是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學生們不要害怕犯錯。
每年教師節,David都會收到不少學生送來的禮物,其中讓他感覺最特別的要數一件白T恤。中澳2012級國際經濟貿易2班的每位學生都在T恤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感謝David老師一個學期的幫助和指導。
比起以前忙碌的生活,David表示自己更喜歡現在的這份教師職業。“沒有什么比一個學生發來信息說他取得了進步更令人欣慰和開心的事情了。”David說。
musa與學生交流
Musa:
在榕收獲榮譽
同時收獲愛情
Musa是閩江學院愛恩國際學院的澳大利亞籍外教,他在墨爾本教育領域擔任管理工作時,有給中國學生授課的經驗,他很喜歡中國文化。
Musa說,在教學過程中,他更傾向于“中西結合”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憑借著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他于今年被評為福州市“優秀外國文教專家”。
“在澳洲的時候我們也過教師節,但是遠不如在中國來得印象深刻。”Musa說,中國的學生更加尊師重道,每年教師節都會有不少學生給他送禮物。但因為在澳洲,老師們不允許收貴重禮物,所以他每次都把貴重禮品退回,只留下蘋果和賀卡。
4年的中國生活不僅讓Musa適應了這里的生活方式,也讓他收獲了愛情。一次偶然的機會,Musa在逛超市時邂逅了一位心儀的福建姑娘。
去年10月,兩人在福州結婚。
大牛收到學生送的鮮花,特別開心
大牛:
學生送的賀卡
會全部帶回英國
在福州中小學,也有不少外籍教師。近年來,隨著不少中學開辦中外合作項目課程,外教數量不斷增加。這些外教的到來,讓孩子們提早接觸了純正的外語口語,了解了豐富的異國文化。大牛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一臉帥氣的Caine,有個很霸氣的中文名字——“大牛”
三年前,大牛通過福建省教育廳的“蓋普項目”,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福州高級中學,成了一名英語口語教師。為了和中國的孩子們打成一片,三十出頭的大牛根據自己的生肖取了中文名。
大牛在福州呆了三年,對福州已經十分適應,閑暇時他喜歡騎著單車到處逛。
“大牛雖然很開朗,但是他是一個非常嚴謹的老師。”福高辦公室主任肖鶯對大牛的工作態度非常贊賞。看到班上的學生沒有達到他的要求,或者太調皮,大牛總是一絲不茍地要求他們認真完成。對于一些搗蛋的孩子,大牛生氣起來,甚至想把他們趕出課堂。當中國的老師告訴他中國不可以這樣做時,大牛還曾認真地理論:“這是我的權利,為什么不不可以?”
大牛來中國之后,才知道有教師節這樣的一個節日。在中國過教師節,讓他真正感受到教師被賦予的崇高地位。大牛說,相比英國的學生,中國的中學生,更安靜,也更努力,他也希望孩子們能夠像英國學生一樣更自信、多提問。
教師節快到了,有人寫了賀卡,有人送來鮮花,還有人拿來糖果,這些都讓這個大男孩十分感動。“圣誕節、春節的時候,我的禮物更多,你可以來看看,都堆起來了。”大牛的好人緣讓他很自豪。他說,最喜歡的還是賀卡,將來他要全部帶回英國去。(記者 林銘 林歡歡 陳若凡/文 葉誠張人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