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放開了!這個消息已經刷爆朋友圈。在年輕的父母中間,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你還生嗎?特別是那些曾經擔心“等不起”的“70后”夫妻,更是喜大普奔。
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是繼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
全會提出——
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為何現在全面放開二孩?
生育率低到危險 人口老齡化加劇
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全面放開二孩?先來看幾組數據:
1、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認為,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4,遠低于更替水平2.1,已經非常接近國際上公認的1.3的“低生育陷阱”。
2、從人口結構上看,現在中國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斷上升,從2010年的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
3、2010年開始,中國15歲到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出現負增長。
4、1980年,男女出生比例為107.4;2004年,這一比例上升為121.1,雖然之后整體開始下降,但到2014年,依然處于115.9的高峰。
從這些數據中不難看出幾個問題——低生育率、老齡化、勞動人口負增長以及男女人口比例失衡。這些問題帶來的后果顯而易見,今后誰來工作?誰來納稅?誰來養活數以億計的老年人?因此,調整人口政策,全面放開二孩,將會對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
什么時候可以生二孩?
別著急,政策“落地”尚需時日
全面放開二孩的消息,對很多想生兩個孩子又不符合“單獨二孩”政策的家庭來說,是幸福來得太突然了一點。有人很開心地問:那我現在開始準備生可以嗎?還是要請大家稍安勿躁,從中央宣布決定,到政策具體落地,還要有一段時間。
以2013年“單獨二孩”政策的推出為例,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敲定了“單獨二孩”政策。當年12月,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微博)常委會提交了“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議案”,12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決議。隨后,各地落實“單獨二孩”政策基本分三步走:省(區市)的政府制定實施方案;報國務院主管部門(即國家衛計委)備案;省人大或其常委會修訂地方性法規。
所以,全面放開二孩后,也要等相應的地方性法規正式實施后出生的“二孩”才是合法的。如果夫妻雙方都不是獨生子女,想要二孩,可要算好時間哦。
新政會產生哪些影響?
每年新增人口300萬至800萬
據多位學者測算,全面放開二孩后,新生兒的出生峰值可能在2017年到來,最樂觀的估計新增人口峰值不會超過800萬。每年帶來的新增人口在300萬至800萬。
短期內,二孩嬰兒潮的到來將拉動相關食品、玩具、母嬰醫療、兒童服飾、教育等行業的發展,可以拉動GDP增長。中長期來看,有望改變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延緩老齡化速度。當然,長期來看,隨著放開二孩后,新一輪“人口紅利”的形成和中國潛在經濟增速的提高,各類行業都將最終受益。
那么,問題來了——全面放開二孩后,你會生嗎?/聲音 政策來了,父母們又開始糾結了
“原來老盼有政策,現在盼來了,又有點糾結。這個年紀再生孩子,過去的工作基礎就要基本‘清零’,有很多朋友都勸我算了。”在一家報社工作的趙女士39歲,和老公都有姐姐,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寬裕。但是,由于愛人工作很忙,雙方父母又都年紀較大,趙女士在日常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間,一直在努力尋找平衡。
“雇傭保姆只能解決基本的喂養和看護,真正的教育還要父母自己用心,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趙女士認為,一些發達國家的“超長”產假以及允許父母雙方都休產假的人性化管理制度,有助于全面二孩政策深入實施。
28歲的北京初中教師杜老師和先生雖然都是雙獨,也沒有住房壓力,但是只要一想到生完老二的種種問題,就有點兒糾結。
“希望國家能對二孩給予更多政策支持。”杜老師認為,普通家庭生二胎,可能都會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不希望為此降低生活質量。
新聞縱深
生二孩之前擺在父母面前的現實問題
自“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后,截至2014年12月,全國僅有不足100萬對單獨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而此前官方預計是每年增加200萬對左右。截至2015年5月底,全國有145萬對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139萬多對辦理了手續。
如今,從“單獨二孩”到放開“全面二孩”,為何好多人卻不愿再生呢?
現實一 /
育兒成本高
二孩的最大困難是經濟壓力,養兩個孩子成本太高,一個家庭難以承擔。
有媒體統計出在城市中撫養一個孩子的賬本——一個嬰兒每個月的支出在2500元左右。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的兩三年花費也得5萬元到8萬元。若是家里請了照看孩子的保姆,費用還不只這些。陽光人壽保險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學習生活費用總計少說也要50萬元。
社會學家徐安琪在調研報告《孩子的經濟成本:轉型期的結構變化和優化》說,10年前的上海,一個0-16歲孩子的撫養總成本達到25萬元;到子女上大學再讀研(微博),則高達48萬元。十年后的今天,撫養成本無疑更高。
在這本賬簿面前,許多想生二孩的年輕人都望而卻步了。現實二/ 精力有限
對女性而言,生二孩意味著對家庭付出更多的時間。懷胎十月,不但可樂、咖啡不能碰,還要忌甜忌辣忌油膩;同時去任何地方之前都要考慮肚子里的孩子。
好不容易挨到生產,媽媽們便開始了日夜顛倒、一晚上起床四五次喂奶的生活。面對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媽媽們基本喪失了個人自由。
等孩子斷奶,休完產假開始上班之后,下一步考慮的就是,誰來幫忙帶孩子又是一個問題。在生育二孩的夫妻中,不少年齡偏大,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年齡也大,再讓老人幫忙帶娃,似乎有些過意不去。
就算老人能幫忙帶孩子,是否與老人在同一個城市生活、與老人教育理念的沖突等問題依然存在。現實三/ 緊張的教育資源
國內教育資源緊,從入幼兒園起便開始擠破頭,幼升小,小升初,初中考(微博)高中,最后到高中考大學,每一次都是家長(微博)們實力的正面對決。
如果是兩個孩子,“大孩子”小升初擠破頭之后,過兩年“小孩子”還要再來重溫一次,然后是兩次初升高,兩次考大學,然后是兩個孩子找工作、結婚生子,這給家長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放開“二孩”之外,還能期待什么?
1、減稅費、加補貼在高額育兒費用的重壓下,不少父母對“全面二孩“政策望而卻步。國家適當的補貼可以為減輕家庭的壓力。此外,對育兒家庭減免部分稅費,也可以減輕家庭的一部分負擔。不少家庭呼吁,以部分育兒支持抵消部分家庭上繳的個人所得稅。
2、完善產假制度2012年,中國媽媽們的產假由90天延長到了98天。如果要進一步刺激媽媽們生二孩的意愿,為媽媽們創造更好的生娃條件十分必要。當子女增多,照顧孩子負擔沉重,不少媽媽選擇做全職主婦,國家適當的補貼,也可以讓全職媽媽無后顧之憂。
3、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子女的教育問題是家庭頭等大事,可二孩父母面臨的卻是公立幼兒園一位難求;教育資源不平衡,中小學(微博)就近免試入學流于形式的現狀。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政府可以考慮推行將公立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完善學區制,優化教育資源。
同時,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首位,延長義務教育時間、增加對二孩家庭的教育補貼也可以起到促進生育的作用。綜合新華社、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