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式教育源于父母心態幼稚,也是父母無力駕馭家庭教育的表現,長此以往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請不要告訴你的孩子,如果他們調皮我們會把他們抓走。我們希望他們在感到害怕的時候會跑向我們,而不是被我們嚇跑。謝謝!”
近幾天來,配著這段文字的“警方提醒”宣傳海報刷出現在很多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中,它同時被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等多家媒體的官微轉發。不少網友留言表示被戳中痛點:“我們小時候不都是這樣被嚇大的嗎。”
“不乖會被警察叔叔抓走”“亂跑會被撿破爛的撿走”“再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諸如此類的“恐嚇”式教育在我們身邊的家庭中并不少見,這樣做真的能教育好孩子嗎?
一張宣傳圖片引發熱議
經網上查詢后發現,這張圖片是源自英國杜倫當地警方推出的一張宣傳海報,上傳到Facebook上僅一周就達到了350萬次點擊量。經“本土化”后,國內各大公安部門的微博也在瘋轉,甚至引起了醫護人員的注意,“請不要告訴你的孩子,他調皮時我們會給他打針,我們更希望在他真正需要我們的時候勇敢地伸出手,而不是驚恐萬狀地跑開……”
不少網友對此表達了認同感。
網友“阿貍煎餅”說:“我小時候一聽警笛,嚇得就往姥姥懷里鉆。”
網友“劉yan”則說,即使沒有做錯事,但小時候確實是“一看到警車就嚇死了,以為警察是來抓我的”。
有網友找出了早前媒體報道過的案例:一名九歲被拐男孩被解救后問他為什么在火車站與警察擦肩而過時不呼救,男孩說,媽媽說過不聽話的孩子會被警察抓走,所以他不敢喊。
對此,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茶亭派出所的辦案民警陳警官表示,在以往辦案過程中確實出現過孩子“見到警察就躲”的情況,是因為家長(微博)經常拿警察嚇唬孩子,所以孩子看到警察就以為自己做錯事了。
中國婦女報記者在福州小金星國際幼兒園放學時隨機采訪了幾位家長,大多數家長表示有過“嚇唬”孩子的經歷并且“管用”。“80后”家長陳女士說:“我兒子非常調皮,有時候一哭鬧起來誰都勸不了,尤其是在街上看到喜歡的東西如果不給他買就鬧騰,根本沒轍,只能用‘叫警察叔叔來抓你’‘讓醫生給你打針’之類的話來嚇唬他。”
專家:正面引導給孩子安全感
“這張圖片傳達了一個很好的教育觀念,一是提醒家長不要嚇唬孩子,二是要孩子學會正確地保護自己。”從事家庭教育工作10多年的福建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專家志愿者謝寶平表示,“恐嚇”式教育源于父母心態幼稚,也是父母無力駕馭家庭教育的表現,長此以往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謝寶平說,在家庭教育中,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敬畏意識,用守規則來約束自己,而不是讓外在的恐懼來糾正孩子的錯誤。“家長應該在生活中正確引導,讓孩子在遇到危險、需要求助時,懂得跑向警察等可依靠、可信賴的人群,尋求正確的保護和自我庇護的方法。”
四五歲以前的孩子心智不成熟,缺乏對事物的分辨和認知能力,家長若??謬樅⒆?,可能會讓他們對警察、醫生等職業產生曲解和恐懼感。謝寶平表示,“恐嚇”式教育,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自我畏懼心理,失去自尊與自信且逐漸形成內向性格。如缺乏主見,不敢大聲說話,也害怕他人大(微博)聲說話。
“當孩子有哭鬧、不吃飯等調皮行為時,家長首先應該想想哪里出問題了?”謝寶平說,父母要學會在孩子的行為表現、生活習慣中讀懂孩子的心理需求,“因為每一個孩子‘調皮’的背后,都隱含著渴望理解、求助的訴求。所以,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謝寶平提醒,父母在和年幼的孩子溝通時,要注意正面引導,多告訴孩子怎么做,形成正確的觀念,建立安全感。比如小朋友做錯了事情,家長直接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應該改正。父母在孩子認識錯誤時,要從情感上接納孩子,使之有安全感。此外,應該經??滟澓⒆拥膬烖c和長處,對其正確行為加以肯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