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發展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經常有父母抱怨孩子因沉迷于各種形式的電子游戲耽誤了很多時間。在這個問題上,父母們可能會聽到許多聲音,這些聲音里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個是“疏”,這些父母認為科技進步勢不可擋,電子產品無處不在,不讓孩子玩也沒用,不讓在家玩,孩子可能到外面玩;另一種是“堵”,這種父母只看到了玩電腦的壞處,采取禁止孩子玩的辦法。那么,父母究竟要如何把握這里的火候呢?
關于“堵”的問題,我先講一下我身邊的兩個故事。有一年輕的媽媽曾經和我們講了一段發生在她老公身上的事情,很耐人尋味。據她講,他家里有很多變形金剛,剛開始我們還很詫異,因為變形金剛好像現在的孩子都不再玩了,已經有很多年沒聽到這個名字了,后來她說:這些變形金剛都不是自己孩子玩的,而是她老公玩的,老公經常在家不管孩子,只玩變形金剛,他家的變形金剛擺滿了一柜子。她老公如今癡迷于變形金剛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他的童年,他的母親嚴禁他玩變形金剛,主要怕他玩物喪志,耽誤學習。再講一個親眼目睹的例子,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從中國來新西蘭時間不長,有一個嗜好,就是養貓,養貓這個嗜好給她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平添了很多的麻煩,特別是租房的時候,因為大部分房東都不愿將房子租給養寵物的人,可是這個女孩在這件事上表現得十分執著,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即使多付房租也在所不惜,后來養的貓從一只增加到了兩只,養貓的器具從貓窩到玩具一應俱全,后來問她為什么這么喜歡養貓?她的答案是:我小時候想養貓,我媽媽不讓我養。這就是他養貓的全部原因。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所以當父母想完全禁止孩子玩電腦的時候,考慮一下這兩個故事,他們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些啟示。
既然“堵”有問題,那么“疏”呢?曾聽到過某位專家提出這樣一個建議,她建議如果孩子喜歡玩電腦,就讓他一連玩上幾天,玩膩了,孩子也就不玩了!我對這個意見不敢茍同,也不想去嘗試,因為我知道一個孩子即使玩上三天三夜,也不會膩的,因為玩電子游戲是“玩無止境的”,過了一關還會有一關,升了一級還會有一級,后面的挑戰永遠會存在,正是這些“挑戰”對孩子們有無窮的吸引力。那么如何疏導呢?這里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約法三章。玩電腦像做其他事情一樣,一定要有游戲規則,可以和孩子在玩之前有一個約定:
1)
有所玩、有所不玩。老師布置在電腦上做的作業,要按時完成,同時還要告訴孩子暴力、血腥、色情的不能玩;
2)
時間問題。這就要父母通過各自家庭的實際情況和孩子協商,一些要素如:周一到周五之間是玩還是不玩?每次玩多長時間?每天玩多長時間?我們家的規定是周一至周五不能玩與課業無關的電腦里面的游戲,周六、周日可以分別玩半個小時。
3)
違反上述約定的后果。例如:超時如何處理?如果因為玩電腦耽誤了學習、做其他的事情怎么辦?在我家,孩子玩電腦都是自己控制時間,如果超時了,下一次的電腦就不能玩了。但是如何保證孩子玩到規定的時間就自己主動停下來呢?這里需要在一開始,就給孩子培養好習慣,這里有一個原則,特別是在孩子還沒有培養好這種習慣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玩電腦的時間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否則,整個局面就失控了。記得,大娃開始玩電腦的時候,經常過時間,因為孩子正玩得起勁,如果到時間了,他們還是會想方設法玩兒完再說,約定好的時間早已放到腦后去了,說老實話,有時我們成人遇到類似的情況還不是和孩子一樣嗎?當孩子過時間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告訴他時間過了,下次電腦不要玩了,有幾次孩子就知道:爸爸媽媽也在關注著時間,下次不要再過時間了,畢竟為了多玩這幾分鐘會導致后面幾十分鐘不能玩,過時間是很不劃算的事情。
各種類型的電腦、智能手機、Pad在人們學習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這猶如歷史的洪流無人能擋,這些電子產品猶如我們家中的切菜刀,用于烹飪就是利,用于傷人就是害,如何做到順勢而為、變害為利,既不能簡單地“堵”,也不能完全放開地“疏”,把握住這里的火候需要我們父母的智慧!
本文選自父愛本色的博客,點擊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