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學期的開學,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再次成為家長們的關注焦點。上周,記者在某論壇看到,許多家長反映隨著新學期的開學,玩了一個假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厭學情緒,不想上學了、不想寫作業,感覺上學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即使是優等生也不例外。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厭學情緒?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么多優秀的孩子厭學?作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近日,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剖析孩子厭學多因壓力太大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厭學情緒?是什么原因導致優秀的孩子出現厭學?對此,記者采訪了一線老師劉老師。
劉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其介紹,孩子厭學最常見的原因是壓力太大。生活中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常常揠苗助長,不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只關心考試結果和學習成績。他們大量犧牲孩子的休息與娛樂時間強迫孩子長時間地學習、上輔導班,使孩子心理上承受不起,自信心喪失,于是孩子就產生了逃避心理,進而拒學、厭學。
“此外,學習目的不明確也是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劉老師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關心的問題是:我為什么學習?我將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而一些家長與孩子缺少心靈上的溝通,不能為孩子從理論上回答這些問題,實際生活中也無法為孩子提供一個參照,只是一味地讓孩子學習,并給孩子提供過于富足的物質條件。孩子除了學習,其他的都不用擔心,當然也就沒有通過學習改變現狀的愿望。于是,學習的動力也就逐漸消失了。
“另外,孩子與家長或老師的沖突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劉老師介紹,老師的鼓勵、欣賞和引導會讓一個普通孩子變得優秀,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會讓孩子充滿自信心,但如果家長或老師經常對孩子的缺點、錯誤進行挑剔、諷刺甚至貶損,對孩子的行為不信任或過分要求孩子,把孩子置于一種不平等的地位,孩子也會失去自信心并以不學習來與父母或老師對抗。因而,家教的方式方法要隨時根據孩子心理變化而改變。
建議四招應對孩子厭學
面對厭學的孩子,很多家長束手無策,有些家長甚至采取暴力懲戒,逼迫孩子繼續學習,有些家長則干脆聽之任之,不管不問。
那么孩子一旦出現厭學情緒,作為家長應該怎么辦?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李老師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李老師說:“孩子出現厭學情緒,作為家長,不能用批評、發脾氣等簡單粗暴的辦法對待孩子。‘亡羊補牢未為晚’,只要家長理性地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孩子的進步還是會很明顯的。”
首先,要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家長要知道“第一”只有一個,努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應了解孩子學習的困難所在,幫助孩子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并為此而努力。此外,家長要多與孩子在學習方法、人生理想等方面進行溝通與探討。
其次,要輔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很多厭學的學生一般都是由于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們的輕視,索性破罐子破摔,經常逃學,在外“鬼混”。因此,老師和家長要及時想辦法,輔導學生的學習,工作忙和有條件的可請家教。
再次,要幫孩子樹立自信心孩子都很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他也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所以幫孩子樹立自信心是幫助他們克服厭學心理的一個關鍵。家長要讓孩子樹立“別人能學會,我也能學會”的觀念,面對困難,只有不斷去克服才能走向成功,讓他們在心理上不懼怕學習。比如可以為孩子選一門他最想學、最有把握學好的學科,多下工夫,首先突破,證明他具有學習能力,并讓他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學習的熱情。
最后,家長還要幫孩子建立一定人際關系學生人際關系差,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由于學生來自不同文化、經濟和涵養的家庭,他們的性格個性亦有很大差異,有些學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際關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師和同學再對他們冷漠,他們就會更感孤獨和不安,不良情緒,甚至厭世情緒就會產生,因此,對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孩子,家長要多加引導。